帕爾文 引領全民建造的時代

楊慧莉 |2018.08.18
1632觀看次
字級

文/楊慧莉

食衣住行,生活所需,但高房價讓許多人至今仍無法「
住者有其屋」。資源掌握在少數人的手裡,是問題所在。今有
建築人帕爾文走出本業的框框,企圖扭轉建築業長期以來不當的
發展局勢,開創出建築資源由全民共享的新局。

創新突破
放大建築的格局


阿拉斯泰爾.帕爾文(Alastair Parvin),畢業於英國雪菲爾大學(Sheffield University)建築系,曾在建築事務所「Feilden Clegg Bradley Studios」和響譽國際的英國建築團隊「 Rogers Stirk Harbour + Partners」服務。不過,當他發現現代建築業無法造福多數人,特別是解決不了人口密集和貧困區的住房問題時,便決定另闢蹊徑,超越建築業的侷限,成為另類的建築設計師。

建築業的弊病

帕爾文對建築業的反省,要追溯到十年前畢業時的特殊際遇。當時發生全球金融風暴,再加上人們似乎無需貼心的設計,一個建築系畢業生出了社會等同失業。但當他想要深入探討建築的設計問題時,猛然發現建築業背後的經濟問題才更值得關注。

長久以來,一個建築系學生畢業後若非時運不佳,遇到金融風暴,照理說年薪在台幣百萬以上毫無問題,這個薪水如以全球人口來看,就能讓人置身全球約百分之二的有錢階級。但問題來了,建築師通常為誰效勞?毫無疑問,「今天所有一切可以稱為建築的東西,其實都是在為那全球百分之一的富人設計」,帕爾文發現這個令人不悅的事實。

他覺得人們之所以對此事實不察,是因為歷史上曾有段時期建築促使社會轉型,卻是透過百分之一的人基於不同理由為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建造了建築物,不管是十九世紀的慈善事業或二十世紀的共產主義等。而今,當以上理由都消失時,便又回到全球最聰明的設計師和建築師為那百分之一人口效力的景況。

解構建築功能

對帕爾文而言,建築業的現況既非民主,也非明智之舉,「下個世代的建築師所面臨的挑戰將是如何把百分之一的客戶變成百分之百」。因此,他提供三個有些違反直覺的想法來讓此挑戰可行。

◎誰說建築就是蓋房?

蓋房其實是任何問題最昂貴的解決方法。有個故事可以證明:曾有個學校找建築師團隊,幫他們解決一棟維多利亞式老舊建築走道總是讓下課學生擠得水洩不通的窘境。學校本以為要花數百萬英鎊改造老舊建築,結果建築師只用了幾百英鎊買了幾個小校鐘在不同地點和時間作響,讓人流分配,就解決走道壅塞的狀況。建築師對這類資源性分配的策略性思考很在行,只是世人以為他們的功用就是提供某種消費性的產品。

◎誰說城市規畫要由為我們蓋房的大機構或公司所主導?

二十世紀的公眾建築趨向於大片單一樣貌的住宅區,價格也不斐,許多人買不起,也同時造成單調的都市景觀。那麼,可否讓都市的建造是由很多小資平民共同完成,得以體現不同的價值觀,而非由一小撮有錢人促成?如此一來,結構解放,有趣的問題就來了,包括市民要如何規畫城市、金融如何發展、民主的社會如何提供公民建造的權利等等。

◎別忘了設計多半由外行人完成。

人類絕大部分工作都在稱為貨幣經濟以外的社會經濟或核心經濟範圍內完成,人們是為了自己而工作。但問題是,截至目前為止,所有公共建設及工具都掌握在貨幣經濟的手裡。

創業改善窘境

基於上述考量和當代建築業的侷限,帕爾文認為當前挑戰是為建築的社會經濟建造工具和公共設施,而「首要之務是發展開放的資源工具和平台,可以快速簡化計畫的流程,設計建構出高效用、永續而低成本的房子,把資源工具開放給全民、社區等共享」。

但要從何做起?帕爾文從當今的開放軟體和3D列印技術得到靈感,於二○一一年與朋友共同開啟了一個開放式的建造系統「WikiHouse」(維基屋),讓人藉由上網,進入免費分享的3D模型資料庫, 並下載使用。

帕爾文的目的是「讓任何人都能自行設計、下載和『印出』一種由電腦數值控制(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簡稱CNC)的房子零件,只要一點技巧和訓練就能將房子組合完成」。

聽起來很棒,是不?

資源共享
想蓋房 上維基屋


過去,我們仰賴建設公司解決「住」的問題,且一個建案推出,解決錢的問題後,還需等候多時才能入住,但未來可能不用那麼麻煩,在錢財和時間都能精省很多,設計上可以更隨心所欲了。建築設計師帕爾文即提供這樣的另類選擇。

房子也能DIY

未來,想蓋房,可上帕爾文的「維基屋」網站,那裡有免費的切割檔案可供下載,民眾只要有一台CNC機,連上「維基屋」,就能根據切割檔案印出一棟房子的零件,且所有的零件都會編號,簡而言之,即最後會得到一組類似IKEA 家具零件的超大房子套件。房子的組裝靠楔子和釘子連結,連用來建造的木槌也能用切割檔列印出來,且只要兩三人就能在一天內組裝完成一棟小房子的骨架。之後,屋主可以根據自己的成本預算和現有材料,裝上窗戶、牆壁、絕緣材料等等。

醉翁之意不在酒

自啟動以來,帕爾文的「維基屋」已陸續在全球各地寫下篇章,建立據點。舉例而言,紐西蘭基督城有個由社會企業「Space Craft Systems」建立的「維基實驗室」,志在發展紐西蘭的「維基屋」。兩位創業者史奎兒(Danny Squires)和羅夫(Martin Luff)在遇上基督城大地震後,思索要蓋出更好而不同的房子。他們在社群網站上看到了帕爾文的「維基屋」,很快就明白這能符合他們想要蓋出兼具社會、環保和經濟性的房子,於是就成為「維基屋」在英國外成立的第一個海外團隊。

兩位創業者表示,「地震過後,社區又凝聚起來了……如果社區建造自己的房子,儘管只是一間,當每天走過這間社區共通打造的房子,就會覺得『如果我們可以完成這個,那麼還能做些什麼?』我們真正的目標是藉由這個開放式的平台,帶動社區主導式的發展,蓋房只是改變的觸媒。」

史奎兒和羅夫的「社區主導」理念與帕爾文「二十一世紀城市該由人民來建造」的想法不謀而合。

此外,帕爾文團隊也透過「TED城市獎」,與一個很棒的團隊連繫上,要在里約熱內盧的一個貧民窟建立社區工廠及小型大學。

建材和房子造價

隨著在各地建立據點,與其他建築專業者交流,帕爾文也累積了實戰經驗,從中獲得教訓,像是零件的設計要對稱,即便裝反了也無妨,還有至少要抬得起來等等。

除了房子組件仍有許多改進的空間,帕爾文認為屋材上也有很大的轉換空間,「只是剛好一開始使用夾板,在勞力貴的地方用這個很合適;對於屋材,我們保持開放的態度。我們希望人們可以找到最適合他們的當地建材,而我們只是先弄出一個基礎架構,方便人們可以在上頭建構,未來就算是兩層的樓房,也可以不用鷹架,只要用少少的工具就能讓所有套件鑲嵌在一起。」

另外,帕爾文團隊也提供附加在房子上的接線套件,並希望能盡量壓低一間「維基屋」的造價成本,目標是蓋出一間頂多五萬英鎊(約一百九十萬元新台幣)功能齊全的房子。

未來,只要你有一台電腦和CNC機,就能下載「維基屋」網的軟體,開始建造自己的房子。如果你對上頭的標準設計不滿意,還可以線上編輯喔。

文明進階
邁向生產民主化


帕爾文的「維基屋」網開放建築共享資源,讓任何人隨處可蓋房,改寫過去委託建築師為我們建屋的遊戲規則,也一併解決都市房價過高許多人負擔不起的窘境,因為他認為「該是建築師為許多小公司、個人和建案服務,賦予百姓權力的時候了」。

維基屋的歷史根源

不過,帕爾文的「維基屋」構想,根據備受敬重的城市設計師迪瑪(Hank Dittmar)的研究,並非無中生有,有其歷史根據,早在英國喬治王時期就有,而「上世紀初期,有本鄉村生活雜誌還將低成本建屋計畫出書成冊,而今更新此觀念是個好主意,但我們需要解決自建屋的土地問題,這該是地方政府該扮演的角色」。

事實上,帕爾文也深知他的構想需要配套措施,而非一蹴可幾──「當然還有許多大問題待解決,如手邊是否有新的電腦工具和機器可用、價格、土地所有權等等;顯然,你不可能隨地下載程式,然後就蓋出一間『維基屋』。另外,還要考量當地計畫,規畫者未必就想跟外行人合作。」

維基屋的未來發展

「維基屋」方案未來是否能夠成為住房主流,端賴特殊數位機器工具和生產流程的普及性和下降成本,後者未來如何和在哪兒發展,時間會證明一切。

儘管尚未成為「氣候」,帕爾文深信此建築新舉有益文明進階──從可口可樂、IKEA「消費」式的民主邁向「生產」式的民主,而一旦生產民主化,代表資源會趨向開放式,市民也不再以消費者自居,而成為城市自製的重要成員,屆時解決的將不只是住房問題,其他如氣候變遷、都市化、健康等問題,可望也能群策群力一併解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