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中國史 放入東亞史

 |2018.08.10
1963觀看次
字級
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綱草案,十一日至十三日將連開七場審議會。圖/杜建重

【本報台北訊】本周六起一連三天,教育部課審大會將連開七場會議,審查十二年國教社會領綱,其中高中歷史課綱因被解讀有「去中國化」疑慮, 爭議程度不亞於國文課綱文白比。學者對此反應兩極,有人指課綱草案荒唐,也有人認為學生視野可更多元,預料課審委員將有一番唇槍舌戰。

這次高中歷史課綱有多項重大變革,包括中國史從原本的一點五冊縮減為一冊,且由朝代編年史改為主題式,並將中國史改放在東亞史的脈絡下討論;不再分台灣史、中國史及世界史,而是分出三個分域:台灣、東亞及世界。

課審會學生代表蕭竹均表示,將在審議會中提案台灣史時數不得低於二分之一,主要理由有二,一是轉型正義的內容應多在課綱中呈現,二是台灣原住民史的部分比例過少,關於原民土地、文化如何流失,有必要讓下一代知道。

「從教育角度看,這樣的歷史課綱實在很荒唐!」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王仲孚表示,這是為了「去中國化」,下一代會變成「沒有史觀」,這是「台灣國」的課綱嗎?中華民國的課綱怎麼可以沒有中華民國的主體性?

王仲孚舉例,「高中歷史課綱看不到關乎中國文明起源的石器時代,夏商周三代也沒了,大禹治水傳說、甲骨文發現,可以不知道嗎?」

全國校長協會祕書長謝金城表示,新課綱以台灣本位看史觀,意識形態的政治性可能不知不覺在課綱中呈現,他呼籲課綱審議應拋開政治紛擾,回到教育初衷。他認為將中國文化納入東亞文化,跟既定觀念差太多,學生在史觀認識上,不該「重台灣文化、輕中華文化」,應均衡發展。

中研院台灣史研所研究員陳培豐說,他的研究都用東亞觀點去看中國文化,例如用東亞的架構看漢字、漢文等,「觀點不一樣,可以看到更多元、複雜的東西」,中國起源的事實也不會變。

陳培豐還舉例,中國和越南、韓國產生很多交集,關係也更多元、複雜;任何一個大的文化一定會產生很多分支,造成很多新現象或新主體,「包容進來一起看,或許可提供另一個思考的方向或答案」。

台大歷史系特聘教授陳弱水則說,學習基本歷史知識除了台灣史和中國史,在這個全球化時代,世界史也很重要。「這也是我們歷史教育和歷史學近年很有進步的地方」。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