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說新語】龍眼雖小能大補

文/朱振藩 |2018.07.23
1291觀看次
字級

文/朱振藩

龍眼為中國特有的水果,主產於南部及西南部各省區,尤以福建所產者量多質優,播譽四方,因而在「『果化金門』聲中,龍眼成效最著」。(見《金門縣志.土地志》)

中國早在西漢時,就普遍栽培龍眼。《梧潯雜佩》記載著:「龍眼自尉陀(即南越王趙陀)獻漢帝始有名。」左思〈蜀都賦〉云:「旁挺龍目(即龍眼),側生荔枝。」是以王楨在《農政全書》中,讚美說:「龍眼與荔枝齊名,味亦甚美。登盤俎而供充御,稱於魏王之詔,詠於左思之賦,豈凡果之可比哉!」

然而,龍眼上市期間,多在荔枝摘完之後,宋同安人蘇頌說:「荔枝才過,龍眼即熟。」即指此也,故有「荔奴」之名,一稱「亞荔枝」。

明代興化人宋珏,在《荔枝譜》中,特為龍眼發出不平之鳴,寫道:「側生(指荔枝)見重於世,詩賦歌詠,連篇累牘,獨旁挺(指龍眼)寥寥何也?豈以色香頓殊,味亦遠遜,遂爾見輕?然圓若驪珠,赤若金丸,肉似玻璃,核如黑漆,補精益髓,蠲渴扶肌,美顏色潤肌膚,種種功效,不可枚舉。」可謂讚譽備至。他還寫一首五言絕句,十分傳神。詩云:「外裹黃金襦,中懷白玉膚,掰破皆走盤,顆顆夜光珠。」

《金門縣志.土地志》對又稱「桂圓」、「桂元」的龍眼,亦有所著墨,指出:「(龍眼)無患子科,常綠喬木,羽狀複葉,小葉四對,核果球形,殼黃肉白,味甘美。島上頗多栽植,種以來自同安者尤佳。」事實上,其假果皮(俗稱果肉)色白、透明、多汁、味甜,除鮮食和乾製外,尚能製罐頭、桂圓肉、龍眼酒、龍眼膏、龍眼醬等。

龍眼的藥用及食療價值均高,具有開胃益脾、養血安神的功用。故明代《本草綱目》云:「補虛長智」,而成書於清朝的《隨息居飲食譜》亦說龍眼能「補心氣,安志定神,益脾陰,滋營充液。」所以,中醫認為龍眼為補血益心之佳果,並譽龍眼為「果中聖品」。

龍眼的鮮果雖較荔枝的鮮果,保鮮時間略長,但舊時仍無法長途販運,因此,人們便用日晒、火焙等方法,加工製成乾品,名叫龍眼乾,亦名桂圓。圓是象形,而以它於中元節後上市,焙戶必選在八月起運四方,農曆八月舊稱桂月,故得此一嘉名。另,「桂圓」的諧音為「桂元」,實因莆田的方言,桂元和解元(科舉時代,鄉試的榜首稱解元)同音,民間在習俗上,饋贈盤盒之時,例必用它當吉祥之物。

龍眼乾除一般食用外,入饌可登大雅之堂,常充作乾果碟,出現於高檔宴席上,如宋代的《武林舊事》,便記載著清河邵王張浚,他在宴請宋高宗趙構時,擺設二百五十道菜點,乃食林一大盛事,其中的乾果碟中,即有龍眼。又,明代鄉試典的大看席,以及名揚四海的「滿漢全席」裡,都會用它擺設,足可見其高雅名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