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研究員 體會日落可貴

 |2018.07.16
1848觀看次
字級
尤仕承發現拍攝的燕鷗抓魚回來後,只是挑逗另一隻鳥,然後自己將魚吃掉,體會求生存是北極生活守則。圖/中央社
傅詠豪歷經惡劣的苔蘚地貌,體會雅庫特人的極地生活。圖/中央社

【本報新北訊】春雷環境學社與俄羅斯國家科學院合作的極地交流計畫,研究員尤仕承及傅詠豪歷經惡劣的苔蘚地貌,在台灣捐贈的研究站駐點,觀察北極燕鷗、永凍湖,學習雅庫特人的極地生活。

從台灣前往俄羅斯展開研究計畫的尤仕承及傅詠豪,完成此行第一階段觀察研究,從極地平安回到全世界最冷的城市雅庫次克,十三日在有網路的世界傳回極地的生活紀錄。

金山白鶴

牽線探查團隊

台灣西伯利亞探查隊緣起於二○一四年一隻西伯利亞白鶴與親鳥失散,迷途到台灣五百二十一天,並在新北市金山區農地留下生態保育、環境復興、官民學界合作等多項紀錄。

尤仕承和傅詠豪是台灣前往北極展開生態研究的第三批研究員,兩人與俄羅斯國家科學院學者,前進極北的小鎮喬庫爾達(Chokurdakh),進入保護區的極地苔原,觀察研究生態與氣候變遷,一起為全球生態努力。

台灣研究員跨越北極圈,以人力徒步方式前進永晝的北緯七十二度極地科學研究站,幾乎是前進世界的盡頭。回到雅庫次克的尤仕承說,欣賞許久不見的夕陽,更覺日落的珍貴。

尤仕承在臉書貼出一張北極燕鷗的照片,他表示,北極燕鷗以長途遷徙聞名,來往於南北極的兩個夏季間,被認為是一年中「擁有最多太陽」的生物,生活於兩個日不落的季節。

燕鷗行為

顛覆書上所寫

他說,資料顯示這些長壽鳥類一生飛行的距離足以來回月球,雄北極燕鷗在求偶和育雛階段會抓魚回來給雌鳥。不過,他所觀察與拍攝的這隻燕鷗,只是抓魚回來挑逗另一隻鳥然後自己吃掉。他的體會是,在北極的生活守則是自己先求生存。

傅詠豪表示,因為有履帶的越野沙灘車故障,他們在苔原每天背著重裝備要走將近十公里非常曲折的路線,過著精實的「行軍生活」。尤其滿地溼軟的苔蘚,是此行最難熬的陷阱;苔蘚下的土壤流失時,會有吸引力阻礙步伐,即使是乾草也可能讓人因為踩不穩又絆倒在堅硬土丘,堪稱是腳踝的殺手。

傅詠豪說,涉水在稻田般的淺湖,深度卻可以到大腿,走起來心驚膽顫,鞋墊與襪子第一天就磨破了;最冷的永凍土,有如泥巴的冰,或像是巨大的黏土泥漿沼澤,永遠不知道哪一步會突然掉下去。

春雷環境學社執行長廖仁慧表示,兩座研究站今年五月趁著大雪紛飛、雪未融化之際,由當地保護區管理局雇工運到定位,目前還缺少太陽能發電板與相關設施;尤仕承與傅詠豪及俄羅斯科學家、世界各地研究全球暖化的學者,不用冒著生命危險,不必擔心斷糧,未來可專心做研究。

廖仁慧說,感謝民間的善款運用在國際學術交流,研究站大門有捐贈者李氏三姐妹感念父親李毅的感言,說明紀念父親並盼修復遭破壞的環境,令人動容。

廖仁慧說,因為一隻鳥串起全世界的鶴緣,「讓我們看見世界,更珍惜台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