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愚】拙

文/依空法師 |2018.07.08
2521觀看次
字級
依空法師以蓮花出汙泥不染,開示吾人愈是身處逆境,愈能激發向上之心,早悟生死解脫之道。圖/資料照片

文/依空法師

莊子在〈達生篇〉有一則寓言:紀渻子為齊王養鬥雞,過了十天,齊王迫不及待地問:「我的雞可以上戰場了嗎?」紀渻子回答說:「不可!這隻公雞性情驕矜,意氣風發,相鬥必敗。」又過了十天,齊王又催問,紀渻子仍然從容不迫地說:「這雞聽到外面有聲響,就喀喀回應;看到外面有影子晃動,就捕風捉影,沉不住氣,容易受外境牽動,不宜打仗。」又過了十天,這隻鬥雞仍然顧視疾速,心氣浮躁;最後又過了十天,齊王終於按捺不住了:「我的鬥雞究竟能不能戰勝群雄?」「據我近日觀察,不管其他的鬥雞如何地鳴叫挑釁,牠都不驚不怖,無動於衷,神閒氣定,望之儼然呆若木雞,天下的雞一見到牠就潰敗逃竄,天下無敵矣!」

莊子的寓言要我們涵養內歛的生命,太過鋒芒畢露,不但不能全生,適足以害命。麝因為有香身先死,橡樹因為有膠遭砍伐,虎豹因為有采紋被獵殺,因此老子哲學主張:「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孔子說曾子:「參也魯!」正是靠這位夫子心目中憨厚的弟子,儒家的仁恕學說才得以傳揚。

《列子.湯問》記載北山有一位愚公,年近九十,因為屋前有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擋住了出入,他決心把「也妨賢路」的青山剷平,率領子孫開山闢路。隔村的智叟就取笑他愚不可及,螻蟻如何撼動峻嶺?愚公胸有成竹地說:「我死了有兒子繼續我移山的事業,兒子死了有孫子,孫子死了又有他的兒子承擔工作,一代接一代,綿延不斷,而山的高度又不會增加,何愁有朝一日不會夷平呢?」世上多的是急功近利的智叟,愚公耐煩耐久的愚笨處正是我們不及的地方啊!

人生在世實不必太聰明,更不可逞聰明,要懂得藏拙,更應該要養拙。朝雲為蘇軾生下第四子遯,作滿月時,東坡曾做〈洗兒戲作〉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東坡說自己「平生文字為吾累」,他因為詩文而名滿天下,也因為詩文而無端惹出「烏臺詩案」,身陷囹圄,幾至殞命,因此發出兒子不必有世智辯聰的喟嘆。

愚拙無成樂逍遙

古人對於守拙的人生觀多有闡發,謙遜自己的作品為拙著、拙作、拙筆,稱謂自己的見解、言論為拙見、拙訥。東漢梁鴻的妻子孟光雖為千金之體,貌醜而法美,下嫁梁鴻之後,以荊枝作釵,取粗布為裙,從此後代的士大夫稱自己的妻子為拙荊;唐代陸龜蒙有故宅,元朝時改為大宏寺,明朝王獻臣修建為別墅,取名拙政園,為蘇州的名園,蓋取意於晉潘岳〈閑居賦序〉:「拙者之為政」的謙沖之意。白居易有一首〈養拙〉詩說:

鐵柔不為劍,木曲不為轅。

今我亦如此,愚蒙不及門。

甘心謝名利,滅跡歸丘園。

坐臥茅茨中,但對琴與尊。

身去韁鎖累,耳辭朝市喧。

逍遙無所為,時窺五千言。

無憂樂性場,寡欲清心源。

始知不才者,可以探道根。

脫去名韁利鎖的羈絆,歸居田園茅茨,看似絕隔於名利富貴,愚拙無成,但是卻享受到人生的逍遙。

傳說彌勒菩薩轉世的布袋和尚,他面對人生的難堪、羞辱時,總以隨緣豁達的態度來化解,自稱為老拙。他有一首詩說:「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有人罵老拙,老拙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吐臉上,隨他自乾了;你也省力氣,他亦無煩惱。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知此消息,何愁道不了。」

鄭板橋主張為人處世要「難得糊塗」,這不正是老拙超然榮辱、淡泊物欲的守真樸拙之道嗎?杜甫說自己「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五代僧齊己〈山中答人〉詩:「故人憐拙朴,時復寄空林。」日本企業、學術之所以成就卓然,有人認為日本民族性拙誠,腳踏實地,具有鴨子講究團隊合作的精神,而中國的民族性譬如公雞,稍有一傑出者,群雞務必鬥倒對方而後快。

有的人太過聰明,驕矜自滿,不知守拙,到頭來機關算盡,反而失之一著。黃庭堅〈牧童〉詩:「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明朝凌濛初的小說《初刻拍案驚奇》說:「得失榮枯總在天,機關用盡也徒然。」多少學子棲棲遑遑奔走於長安仕途,熙熙攘攘競逐名利,爾虞我詐,費盡心機,迷失了本真,倒不如牧童的率性天真,安於拙愚。《莊子.逍遙遊》說:「夫子固拙,於用大矣!」我們的社會實在需要一些拙守的智者。

(摘自《一字禪》,佛光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依空法師

中興大學中文系,日本東京大學印度哲學研究所文學碩士,高雄師範大學文學博士,佛光山長老院長老。歷任普門中學校長、《普門》雜誌社長、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人間福報》創報社長暨發行人等。亦曾任教中國文化大學、南華大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等學府。著有《尋找智慧的活水》、《頓悟的人生》、《人間巧喻》、《開啟人生的六扇窗》、《采風風采》暨電子書等;影音著作《大乘起信論》、《華嚴經》、《涅槃經》、《人生卜事》、《大智度論》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