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

王惠珍 |2018.07.08
1840觀看次
字級
滿舟法師 圖/人間社
有群法師 圖/人間社
陳秋琴居士 圖/人間社
范思筠居士 圖/人間社
王志庸居士 圖/人間社

文/人間社記者王惠珍

佛光山福慧家園共修會七月一日於藏經樓法寶堂舉行,講座主題「接待」。由南台別院住持滿舟法師主持,南台別院監院有群法師、澳洲中天學校執行校長陳秋琴、曾子南文教基金會董事范思筠、南台別院公關組主任王志庸等人與談,分別以家庭和父母身教影響、寺院道場接待友寺信眾的理念、選民服務案件的處理態度、餐桌禮儀與感恩之心等細節進行研討。現場近七百人聆聽。

滿舟法師引言,星雲大師說待客之道分四等:一、像朋友的客人,要讓他賓至如歸,「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二、有困難的客人,要為他解決問題,俗話說:「在家日日好,出外條條難。」三、隨機緣的客人,要予他歡喜希望,讓來訪者,感受到人情的溫暖。四、對高位的客人,要和他不亢不卑:「以客為尊」,讓客人受到尊重、受到禮遇。賓主自有一定的內涵與規矩,所以好的主人,都有得宜的待客之道。

陳秋琴校長分享待客之道的方式,在待人接物的功課上,首重「人緣」,彬彬有禮,以佛法善緣為信念。學佛之前害羞內向,不懂讚美,不能主動問候,害怕被拒絕。在習佛之後,人我之間的互動更良好,視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的四攝法,為成功的接待準則。「做人低姿態,做事高水準」,是接待時最好的態度。

學習待人接物,父母的身教影響最深遠,所以陳秋琴以身做則,帶領孩子參與法會、共修,讓孩子適度分擔接待客人的工作,孩子在受到鼓勵讚美的同時,也增添了自信與培植廣結善緣的菩提種子。家人、夫妻同心,家中對聯「父慈母賢全家福,兒友女孝滿堂春」,是善待家人快樂安康的佛化家庭典範。

有群法師表示,高靈敏度察覺訪客需求,佛門的「知客」就是知道客人的需要,所以寺院的知客師很重要,也就是要懂得待客之道。

面帶笑容行三好,有群法師分享,偶有日本、韓國等友寺臨時造訪,道場佛光人集體創作、發揮機動效率,從茶席接待到寺院簡報,盛情款待,親切的噓寒問暖,有知賓、金剛為最佳迎賓後盾,讓參訪的友寺,留下賓至如歸的好印象。

面對心中有疑惑的信眾,道場是心靈的加油站,處於逆境中的人,慢慢引導他們親近佛法,給予傾聽、陪伴與舒壓,慰藉無助的心靈,令其得到心安的法寶。讓信眾親近道場,在道場得到歡喜,聽聞佛法並帶回法財,是寺院接待信眾的待客之道。

范思筠是前台南市長許添財辦公室主任,公部門的待客以禮為先,接待選民服務,無論陳情、抗議、協調等事宜,接待的應對都需要非常審慎。選民的要求無奇不有,舉凡結婚求子、病床安排,在在考驗接待者的應對進退。

選民的思維和期待往往與現實有些落差,但政府時時主動關心,處處以認真周到的心去服務市民,給人希望,有助安撫民眾的心情,進而接受現況並面對現實。

談及來者不善的訪客,或不懂報恩的人,才是最難對待的人。她得知星雲大師在寒冬中,時時保持手中的溫度,就為了「用溫暖的手,去溫暖每個人的心」,范思筠也受到啟發,以「溫手暖心」的態度,做為待客之道的接待法寶。

王志庸分享餐桌上的待客之道。用餐依長幼入座後,不看手機是對共餐者的尊重。口中有食物不說話,話說時放下筷、匙餐具,不比手畫腳揮舞;桌巾、杯子正確的使用與功能,都有一定的禮儀,從用餐的規矩中,就能看出個人的修維與涵養。

在道場、生活中修行,助人為樂,熱誠接待保持好心情,多傾聽、感恩惜福,自然能有好人緣。王志庸引用星雲大師的開示:講話不要做「烏鴉嘴」,要做「喜鵲報喜」;待人不要做「相打雞」(台語:斗雞),要做「鳳凰來儀」;處世不要做「木頭人」,要做「微笑彌勒」。

以蓮花的特質─柔軟、清淨、芳香─作為接待工作的信念,態度溫柔,多為人設想,自然洋溢溫馨的芳香.自利利他,處處歡喜,溫情滿人間。

滿舟法師總結,沒有罣礙、不造成對方負擔的接待,才是最好的接待之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