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心理會客室】帶著慈悲心的情緒調節

陳復 |2018.07.02
2513觀看次
字級

文/陳復(國立宜蘭大學博雅學部副教授)

陳妙華老師是諮商心理師,然而,她與一般心理師的差異在於,因為受教於夏允中教授,對於華人修養心理學有更深刻的體會與認識。這些年她投入慈悲心的研究,發展出佛法情緒調節修養理論,發現西方的情緒調節,最終目的是要幫助個體去除負面情緒,讓自己得到快樂;然而佛法情緒調節修養歷程,卻是將「自我」的心理狀態,轉向﹁無我﹂的心理狀態,讓情緒的開端,成為自我覺知修煉的歷程。

妙華老師從事諮商工作時,喜歡與人分享這則關於佛法的寓言故事:
有兩個主人,同樣牽著牛在斜坡的路上前行。甲主人一邊拉著牛車向上走,一邊對牛溫柔地說:「夥伴,辛苦你囉!雖然上坡很累,但我知道你力氣很大,一定拉得上去,我也會幫你。上坡後,我們再好好休息,加油!」果然,這隻牛很快就上了斜坡。乙主人則是一直猛趕著牛,邊打邊罵說:「你這隻笨牛,還不走快一點!這麼大一隻還走這麼慢!」結果,不論主人怎麼用鞭子打,怎麼用力拉,這隻牛就是不走。

透過這個故事,她想傳達:慈悲心就是感同身受並付出關懷,藉由實際行動幫助他人減輕痛苦。甲主人真誠關心牛的辛苦,並陪著牠共同面對困難,這頭牛感受到主人的關懷,就能突破難關;相對於乙主人只會責罵、毫無慈悲的作為,呈現出完全不同的結果。雖然這只是一則寓言故事,但是人與人的互動,甚或家人間的相處,都是同樣的道理。我們應該留意,自己平日的言語是否帶給人歡喜,並感染周圍的人;是否對別人的痛苦給予同理的關懷,讓他們產生蛻變的能量。這樣的觀點,也可應用到親子關係。妙華老師到學校進行親職講座時,常會問家長:你覺得自己送給孩子最好的人生禮物是什麼?有人會說「懂得如何解決問題」、「學會生活自理」或「面對挫折」。她則覺得,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帶著穩定的情緒來體會孩子面對的各種學習經驗,而這其實就是慈悲心的實踐。

如今,有愈來愈多的西方科學家對佛法感到好奇,想學習慈悲的概念。
妙華老師覺得,佛法蘊含深刻智慧,更是一門「心的科學」,佛法其實與後現代諮商不謀而合,能幫助當事人
看到過程中的能量。因此她在諮商的過程中,常鼓勵當事人,面對苦難的時候要覺得欣喜,真實面對自己的內
在,了解情緒的本質,才能超越它;因為苦難中必有「珍珠」,且就在自己的內裡,不假外求。

這些年蔚為風行的「正念療法」,其實正源於佛教的禪修工夫,但只學了表象皮毛,並未深入其內在精髓。
因此,妙華老師提出以佛法情緒調節修養的理論與諮商,希望從慈悲心出發,使人們透過對自身情緒的覺察反
思,達到心靈的平靜,最終能友愛眾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