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趣聞】拿刀插入女王身體的人

文/琳賽.菲茨哈里斯 譯╱蘇文君 |2018.07.01
2352觀看次
字級
醫療歷史學家。牛津大學科學醫藥與科技歷史博士。她的人氣網站「外科醫生的學徒。圖/出版社提供

文/琳賽.菲茨哈里斯 譯/蘇文君

一八七一年九月四日,李斯特的馬車停在巴摩拉城堡(Balmoral Castle)的宏偉入口,即維多利亞女王在蘇格蘭高地分散地產的中心。前一天,他收到一通緊急電報,請他到皇室住宅一趟。女王病得很重。她腋下的膿腫已經長到一顆橙子的大小,測量直徑到達六吋。賽姆死後,李斯特成了蘇格蘭最知名的外科醫生,當事情已經嚴重到涉及女王的健康時,找他來諮詢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維多利亞的問題發生在數周前,自從她開始喉嚨痛以後。過沒多久,她的右臂便開始疼痛腫脹。事發後不久,女王在日記中抱怨她的「右臂狀況沒有改善,而且也得不到任何治療。每種方式都試過了」。女王的醫生請求她允許外科醫生來看看。沒有意識到事態嚴重的她反對這個提議,但保證會三思這件事。幾天後,疼痛已經變得無法忍受,維多利亞終於同意了。

謹慎的外科醫師帶著所有手術可能用到的物品,包括他的最新發明:石炭酸噴霧。幾個月前,李斯特有了製作這個儀器的想法,一部分是受到由英國化學家約翰.丁達爾(John Tyndall)進行的系列實驗所促成。丁達爾藉由一道穿過空氣的密集光束,證明了大氣中飄浮著大量塵粒。然而,他發現當空氣中沒有這些粒子時,光束就會消失。丁達爾以熱氣呈現沒有顆粒的空氣樣本,並證明含腐敗物質的溶劑接觸到這種空氣時會維持無菌,但與含有顆粒的空氣接觸時,很快就會受到細菌及黴菌感染而腐壞。他以驚訝的語氣描述空氣中的粒子數量,「我們生命的每時每刻……都在我們的腸子裡翻攪」,還特別因為這些顆粒對手術器械可能產生的影響表示擔憂。

對李斯特而言,這只更加強了醫療環境之下空氣中的細菌必須被摧毀的想法。石炭酸噴霧因此就被設計來消毒病人身邊的空氣,手術進行時與術後更換敷料時都會使用。但這也有另一個用途。李斯特認為,使用噴霧可以降低石炭酸直接刺激傷口的必要,因其通常會侵蝕皮膚並提高發炎或感染的風險。

一開始,這是個手持裝置,但如同李斯特其他發明一樣,他的一生中也改造了這個裝置數次。該裝置後期的樣子——叫作「驢子引擎」(譯註:蒸汽引擎),這個大型的銅製噴霧器安置在約莫三呎高的腳架上。噴霧器上有著大約一呎長的把手,能用來操作噴霧。整個機械裝置將近十磅重,是個需要李斯特的助手幫忙搬運的笨重裝置,耗時的手術過程中,助手們會輪流在手術室內操控這個噴霧器。李斯特的一名前學生曾寫道,「愛丁堡市民已經習慣看見〔他〕開車穿過街道,與他巨大的戰爭引擎擁擠地塞在四輪敞篷車內的樣子。」

儘管裝置看起來很滑稽,使用石炭酸噴霧卻是醫學史上的重要時刻。在這之前,批判人士可以說李斯特的療法是傳統作法的延伸,不過是以某種消毒劑清理傷口而已。然而,噴霧器卻顯示李斯特對細菌理論的全心投入,特別是由路易.巴斯德所提出的觀點。這個時候,區分不同種類細菌的研究還很少,致病與無害細菌的分辨就更不用說了。

李斯特數十年後才捨棄了石炭酸噴霧,就在德國醫生暨微生物學家羅伯特.柯霍(Robert Koch)研發出用培養皿培養並替細菌染色的技術後。這個技術讓柯霍可以將特定微生物與特定疾病配對,並推進細菌作為特定物種存在的理論,而且每種都會製造出獨特的臨床症狀。透過他的方法,柯霍證明了空氣中的病原體不是傷口感染的主兇,也就是說消毒空氣根本沒用。

膽大心細救女王

然而,一八七一年,李斯特對這個技術非常投入,因此當他被傳喚到女王床邊時,他也隨身攜帶著石炭酸噴霧。當李斯特進到維多利亞在巴摩拉城堡的宏偉寢室時,他很確信自己的消毒系統可以拯救生命。然而,對醫院病患使用石炭酸,或是用在自己妹妹身上,和用來治療女王是截然不同的事。如果他的動作對君主造成恆久傷害,他的名聲就毀於一旦了。李斯特在替維多利亞看診並發現情勢緊急時一定相當惶恐。若膿腫惡化,某種程度的敗血症都有可能發生,女王就會一命嗚呼。

維多利亞不情願地同意接受手術。後來她在日記中坦承,「我感到萬分緊張,同時也承受著極大痛苦。我將被施予氯仿,但只有少量,因為我的身體狀況實在不佳。」事實上,她整場手術都會維持半醒狀態,因為女王健康狀況危急,李斯特決定不施加大量麻醉劑。

李斯特請求御醫威廉.詹納(William Jenner)的幫助,將手術期間操作石炭酸噴霧的任務交給他。李斯特開始消毒他的器械、雙手以及女王手臂被感染的部位,詹納將石炭酸噴霧噴入空中,讓房間充滿獨特的甜膩焦油味。當李斯特對房內消毒劑的飽和程度感到滿意時,他朝維多利亞的膿腫劃下深深一刀。血水和膿汁從傷口湧出。李斯特仔細清理切口,而詹納繼續用力擠壓石炭酸噴霧,讓房內所有人都被一層侵蝕性的白霧籠罩。御醫有一度手拙,不小心將這個古怪機器朝女王的臉噴去。當她抱怨時,詹納半開玩笑地回答他只是個擠壓風箱的工人。手術一結束,李斯特小心翼翼地包紮傷口,讓筋疲力盡的君主休息。

隔天,李斯特在替換維多利亞的敷料時,注意到放在手術傷口的敷料下方開始有膿汁形成。李斯特需要迅速處理才能防止感染發生。看了一眼噴霧器,他突然有了個主意。他拆除了儀器的橡膠管,將它整夜浸泡在石炭酸中,並在隔天早上將橡膠管插入傷口引流膿汁。隔天,李斯特的外甥寫道,他的舅舅「很開心發現〔傷口〕沒有任何東西流出,只有至多一兩滴的清澈血清」。李斯特本人後來聲稱那是他第一次使用這樣的引流方式。他巧妙的臨時發明,再加上他消毒法的運用,無疑拯救了維多利亞的性命。一周後,李斯特離開巴拉摩城堡並回到愛丁堡,他相當滿意女王的康復狀況。

回到教室,他對學生開玩笑道:「紳士們,我是唯一一個拿刀插入女王身體的人!」



(摘自《李斯特醫師的生死舞台》,網路與書出版)

作者簡介

琳賽.菲茨哈里斯

(Lindsey Fitzharris)

醫療歷史學家。牛津大學科學醫藥與科技歷史博士。她的人氣網站「外科醫生的學徒」(The Chirurgeon's Apprentice)多達150萬的點擊率,7萬個訂閱者。她也在YouTube上主持一個很受歡迎的節目Under the Knife,以幽默的角度帶領觀眾認識醫學歷史。她為多份報章雜誌撰寫專欄,包括:The Guardian、The Lancet、New Scientist、Penthouse和The Huffington Post等;亦曾受邀上以下媒體的節目:PBS、Channel 4 UK、BBC、National Geographic。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