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人物 6】拉沃思 甜甜圈經濟很實惠

楊慧莉 |2018.06.23
2315觀看次
字級

文/楊慧莉

長期以來,經濟成長是各國政要追求的目標,也是多數人的共識。然而,當經濟過度發展,能源問題、環境汙染、社會不公便浮出檯面,成為隱憂,也逐漸衍生出魚與熊掌無法兼得的困境。但真的非得如此嗎?經濟學者拉沃思依據多年的研究和觀察,體悟出一種更有利於人類生存的新經濟樣貌,也由此打破經濟需不斷成長的迷思。

先見之明
經濟成長非好事


凱特‧拉沃思(Kate Raworth)是英國牛津大學的經濟學者,以「甜甜圈經濟」的創新理念見稱,這是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力求在基本人類需求和地球有限資源間取得平衡。

拉沃思從牛津大學經濟學系畢業後,服務對象從尚吉巴村落的微型企業、聯合國總部到樂施會(Oxfam),二十年來她周旋於以過時經濟理論為基礎的政策研擬,明白該是改變經濟思維的時候了。去年,她出版了《甜甜圈經濟》(Doughnut Economics: Seven Ways to Think Like a 21st Century Economist),提供二十一世紀新經濟一個可依循的藍圖。

經濟把脈溯本源

既然拉沃思的新經濟思維因當今經濟的局限而起,有必要先了解目前整體的經濟情勢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拉沃思認為,當代人類的經濟走勢就像一個嬰兒從爬行到蹣跚學步的過程,也像人類從直立人到現代智人的演進過程;簡而言之,即一步步向上直立而成長的走勢;再者,自從一九三○年代出現了「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簡稱GDP)的概念後,GDP就成為各國政策擬定時的首要目標;從此,人們執著於經濟成長,以致即使在最富有的國家,他們的政府仍堅信解決經濟問題要靠更多的成長。

目前的經濟發展態勢,根據拉沃思的觀察,事實上有跡可循,早在美國經濟史學家羅斯陶(W.W. Rostow)於一九六二年出版的《經濟發展的階段》(The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即已透露。

羅斯陶在書中預測,所有的經濟體需歷經五個成長階段:自傳統社會進入經濟起飛前期社會、經濟起飛期社會、成熟期社會到最後的大眾高度消費期社會,而到了最後一個階段,人們想買什麼都可以。

拉沃思從羅斯陶的經濟發展階段嗅出「起飛」的意象。「不過,羅斯陶的這架飛機跟一般飛機不同,沒有著陸的跡象,他讓大夥直奔大眾消費的境地後就沒下文了。」

羅斯陶當時對此情況心知肚明,因他提出了一個問題:「當薪水增加本身失去了媚力,又當如何是好?」只是當時一九六○年,他身為總統候選人甘迺迪的參謀,只要做到讓經濟起飛,讓甘迺迪「百分之五的經濟成長率」的承諾能夠兌現就好,無須對這架飛機如何和何時該降落提出解答。

窘境當前思變革

羅斯陶的經濟五階段發展理論在半個世紀後落實,並形成今天經濟上期待、要求和倚賴無止境成長的局面。根據拉沃思的觀察,世人對經濟成長的沉迷程度觸及了金融、政治和社會層面。於是,「公司行號不斷追求銷售量和利潤的成長;各國政要想增加稅收,卻不敢提高稅率,只好想盡辦法提高GDP,免得失去政權;美國公共關係學家伯內斯(Edward Louis Bernays)藉用他叔叔佛洛伊德的心理學理論,創造了一種消費宣傳手法,讓消費者相信買的愈多就愈能讓自己有所不同。」

如此一來,全球GDP自一九五○年以來已成長了十倍以上,給數十億人口帶來繁榮,但一如大家所知,全球經濟也變得很分散,絕大部分的財富集中在全球百分之一的人口裡;經濟也慢慢發生衰退,同時還破壞了人類所賴以生存的脆弱的地球環境;而全球政要對這些情況瞭若指掌,但他們總是會提出新的成長目標,因為他們相信只要選定「成長」就能搞定人民。

針對目前的窘境,拉沃思認為該是建立更偉大志向的時候了,「因為人類在二十一世紀的挑戰很明確,即如何善用地球有限的資源,以滿足所有人的需求,讓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自然界生物都能欣欣向榮」。



勢在必行
分配和再生是解答


為人類規畫新的經濟目標後,拉沃思明白,評估此目標是否有進展的標準將不再是金錢,而是一些新的指標。當她坐下來,試圖畫出新經濟模式時,卻畫出了一個「甜甜圈」。這個甜甜圈圖解了當代人類的處境,讓世人可據以走出困境。

當前的雙重挑戰

根據拉沃思的「甜甜圈」,人類所需資源由甜甜圈的中間以放射狀向外延伸,中間那個「洞」代表基本需求無法獲得滿足的人所居住的地方,這些人沒有食物、醫療、教育、住宅等可以讓他們追求一個有尊嚴和機會的人生。

拉沃思以一個基於人道思想的經濟學者角度,希望能把所有人帶出那個洞、移到社會基礎條件裡,然後進入綠色甜甜圈本身。

不過,此期望卻是有其限制的,因為「集體資源的使用不能超出外圍生態天花板的部分,一旦對地球施予過度壓力,就會造成氣候反常、海洋酸化、臭氧層破洞,進而衝破地球生活支援系統的極限,此系統可是歷經一萬一千年才得以進化為適合人居的家園」。

換句話說,拉沃思認為當下經濟課題為:如何在有限資源下滿足所有人類的基本需求?面對此雙重挑戰,她堅信,進步的樣貌不再是無限延伸的成長曲線,而是那塊綠色甜蜜部分,可以讓人類在基礎和天花板之間從平衡中獲得蓬勃發展。

善用科技利眾生

以現狀而言,全球有眾多人口落在「甜甜圈的洞」裡,且地球環境已遭到破壞。因應此情況,拉沃思推出以「再生」和「分配」為主軸的經濟設計做法。

她表示,過去的經濟太不環保,所有東西用過一次即丟,超出地球的能源極限;新式經濟是循環式的運作,資源可以重複使用。除了再生,她認為經濟設計上還得具分配特性,而「我們現在掌握了史無前例的大好機會,可以促使這項改變,因為有別於二十世紀資源握在少數人手裡,本世紀我們可以在科技和機構上使力,運用設計將財富、知識、賦權分配給眾人,特別是我們有了再生能源網絡、數位平台、3D列印等」。

拉沃思表示,兩百年來企業們掌握了智慧財產,如今被從下而上的公開資源顛覆了;還在為股東們追求最大收益率的企業,比起創造多重價值透過網絡與人共享的社會企業,已經顯得不合時宜了。

她相信,只要我們能控制今天的科技,從人工智慧到區塊鏈,再到物聯網和材料科學,以分配設計的方式控制,就能確保醫療、教育、金融、能源等到達那些最需要的人手裡,讓他們成為有能力的人。

師法自然
創造經濟的生態系統


拉沃思的新經濟模式並非空穴來風,她發現自己所預見的再生設計事實上已經在許多地方出現,有許多城市已經利用太陽能產出百分之七十的都市用電,而倫敦、阿姆斯特丹等已成為能源循環的領先城市。

再生與分配的典範

除了再生設計,拉沃思發現很多公司已開始分享他們的智慧財產、所擁有的員工或社區,並運用在一些落後地區。每當她得知這類計畫案,就興奮不已,因為這表示新的經濟模式已生效。

舉例而言,有個稱為「清新生活廁所」(Fresh Life Toilet)的商業案,透過幾位企管碩士深入肯亞貧民窟,協助打造了一套衛生系統,讓當地居民第一次有乾淨的馬桶可上、有衛生紙可用,以及乾淨的水和肥皂可洗手,接著他們再把肥水變成肥料。

另一個分配設計的佳例是,「開放汽車」(Open Motors)。這家公司的目的在民主化行動力,他們讓購車如同購買Ikea的家具一樣,車主可在一小時內將車子自行組裝完成;也讓車子的硬體部分成為網路上人人可見的公開資源,未來車主只要換掉故障部分,而無須整台換掉,讓資源使用更環保。

此外,來自瑞典的運動服飾品牌「Houdini Sportswear」,除了熱衷創造很棒的運動服,也在循環經濟上著力甚多;他們只用可一再使用的纖維材料,而且可幫你補衣和回收布料,在循環設計上領先群倫。

最壞與最好的時代

長久以來,世人一直有著經濟需不斷成長的迷思。拉沃思認為,不斷成長卻非自然現象,不管是人或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從成長發展到成熟,之後就維持在最佳狀態,「事實上自然界可以存活三十八億年,靠的是資源不斷循環再利用和共享的生態系統」;而將自然界的運作方式用在商業和經濟設計上,也才能創造每個人都能蓬勃發展的生態系統。

她呼籲世人此刻需要在金融、政治和社會上有所創新,以克服對經濟成長的過度倚賴,進而專注於如何在甜甜圈經濟的社會面和生態界線間取得平衡,並藉以擁有最好的生命發展。

如果生態界線讓人覺得綁手綁腳,拉沃思認為這正是人類發揮創意最好的時候,「史上各界不乏因限制而釋放潛力的好手,近例如網壇名將小威廉絲(Serena Williams)」。她相信,甜甜圈的界線也將釋放人類的潛力,讓人憑著無限創意、參與、歸屬和意義而活得更好。

當今全球經濟和環保問題陷入兩難,讓人不禁憂心,但有了拉沃思的新經濟思維,讓人再度燃起希望,或許此刻正如英國十九世紀小說家狄更斯在《雙城記》所說:「這是最壞的時代,但也是最好的時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