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這個社會怎麼了

 |2018.06.23
1632觀看次
字級

一個月來連續發生三起分屍案,讓人怵目驚心。繼上月桃園發生丈夫殺害妻子分屍、板橋發生台大女碩士生遭殺害分屍之後,本月又發生一起女生遭冷血殺害支解的事件。固然這些都是個別的殺人事件,但犯案如此密集而且手段如此凶殘,讓人感到惶惑不安。如此戾氣張揚的現象,不得不探討背後的原因。

殺人案件不外乎仇殺、情殺,為了錢財或是感情無法處理而殺害對方,但愈來愈多是因為求歡不成或臨時起意而殺人。像華山野居草堂這起事件,就是求歡不成而起殺機的。而殺害之後卻立即分屍,並拿到陽明山去棄屍的手法,卻與之前的棄屍案相同。案件如此密集,當然是有模仿效應。

媒體報導殺人案件通常鉅細靡遺將過程詳細報導,加害人由於看過這樣的報導,為了立即抹掉犯案現場,很自然的就會用他知道的方式去因應。媒體的報導對於渲染社會的戾氣,有推波助瀾的作用。「媒體自律」一直以來都是媒體的功課,現在媒體以商業為導向,競爭激烈下,似乎以點閱率為首要考量,也就不再顧及社會公益了。

網路時代的資訊發達,加上電玩等虛擬世界的應世,許多宅男宅女透過網路可以和世界溝通,也可以躲在窩居裡過自己的生活。由於虛擬世界中對於生命的價值不是那麼重視,尤其電玩裡多是暴力情色的互動模式,電玩裡打打殺殺、你死我活司空見慣,血腥的畫面更是難免。虛擬世界習慣了,在現實世界中看到血腥也不以為意,甚至殺人也認為理所當然。年輕世代不重視生命是現代社會的問題。

年輕世代的價值觀,包括對於感情、事業、生命的觀念,都與接受傳統儒家思想教育的上一代不同,追求的目標也不一樣;他們普遍比較沒有利他的觀念。由於政治、經濟結構的改變,年輕世代在政治地位和經濟權位與上一代相比,屬於弱勢;相對的就會比較傾向個人主義。二十年前年輕世代有句口號,「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現在是「只要我不喜歡,就不可以」,是利己主義更加深一層的典型。

影響較大的主要是政治環境。現在的司法經常沒有扮演社會正義的角色,如廢死議題在法院形成不成文共識,愈來愈多法官不願意對重大殺人案件判處死刑,判死刑者法務部長不簽,死刑不執行,衍生更多的殺人案件,反正殺兩個人也不會判死,殺一個人又有什麼關係?這可能是殺人案件不絕的主因。

政治上,長期以來藍綠惡鬥,主政者不但疏於社會教化,還帶頭進行政治追殺,彼此攻訐,鬥得你死我活,社會戾氣的助長是始作俑者。影響年輕世代最深的教育問題也成為政治鬥爭的工具。近年來「去中國化」的教育方針,就直接把傳統價值從教科書中移除。如此作為當然衝擊到下一代的價值觀。儒家的倫常、禮教觀念沒有了,還會怕殺人嗎?還會心理不安嗎?

分屍案頻傳,網民在問「這個社會是怎麼了?」接二連三的殺人分屍案絕不是個別的社會案件,而是整個政治作為、社會氛圍、媒體環境、價值觀念集結而成的一個結果。主政者如果還等閒視之,不以為意,認為這些案件無關宏旨,那麼,不只殺人事件不會減少,年輕世代也會對生命茫然,找不到人生方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