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全台每月逾500公噸剩食 環署招募惜食店 呼籲珍惜食物

 |2018.06.21
1866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惜食百分百我響應!」環保署長李應元昨與二十家餐飲、團膳業者呼籲各界減少食物浪費,使用在地食材,縮短食物里程。七月起至世界糧食日(十月十六日),招募惜食店鋪舉辦環境教育推廣活動,李應元表示,未來要與衛福部討論,很多食物賞味期,到效期間前的十二小時(即期食品)還能做那些有效的利用。

根據環保署統計,去年我國廚餘量多達五十五萬公噸,去年三月到今年四月,超商量販店申報的廚餘六千六百三十公噸,全台每月有超過五百公噸剩食變成廚餘。

李應元指出,像台灣這樣較為富裕的地區,食物問題大部分都不是飢餓,而是過度營養,但其實從生產端到運送、加工及消費端,都有惜食可以著力的地方,希望能透過惜食活動,讓餐飲業者從消費端下手,想想如何讓民眾珍惜食物。

至於是否會朝修法方向前進,李應元表示,這必須與衛福部討論,不同部門有不同應注意的地方,從環保署角度來說,當然是希望不要有廚餘產生,但食物一旦變成廚餘,怎麼讓廚餘資源化也是循環經濟一部分。

不捨麵包被丟
他們開惜食餐廳


隔夜麵包還能吃,但卻因客人消費喜好而被丟棄,形成食物浪費問題。「原粹蔬食作」餐廳創辦人柯詩語及簡鉉堼曾在烘焙業工作,因不捨能吃的麵包被大量丟棄,兩人決定轉做惜食餐廳,希望能帶動民眾「惜食」觀念。

柯詩語指出,台灣民眾喜歡吃當天現烤出爐的麵包,因此公司規定「麵包必須擺滿架」供民眾選購,但是當天沒有賣完的麵包就會被丟棄,日營業額三萬元的店家,可能一天就要丟掉近二千多元的麵包,「那些麵包不是不能吃、只是隔夜了」。

不捨大量麵包被丟棄,柯詩語及簡鉉堼兩人轉做惜食餐廳,除了餐點採用現點現做方式,也盡量使用完整食物入菜,餐廳內也有特別為格外品設計的餐點,像是利用菜梗結合馬鈴薯做成可樂餅,豆漿剩下的豆渣做成鬆餅。

許多人認為惜食餐廳使用格外品能減少成本,但柯詩語強調「惜食反而增加人事成本」,因為餐廳必須花更多的時間,把賣相不好的蔬菜加工處理,但環境是自己塑造的,經由顧客消費帶動惜食觀念,才是真正的價值,這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