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茶看世界 葉怡蘭悟樸實之美

楊瑞寶 |2018.06.20
2035觀看次
字級
葉怡蘭指出紅茶的特性是寬容度極高,並且擁有日常性。 圖/資料照片
台灣人談論最多的茶是烏龍茶,但是圍繞在周遭和日常生活密切結合,不遑多讓的茶飲卻是紅茶。因此,佛陀紀念館雙閣樓在十六日特別邀請旅遊作家,同時也是著書《尋味.紅茶》及《紅茶經》的作者葉怡蘭,以「紅茶的芳味」為題,告訴大家紅茶的魅力何在。

【人間社記者楊瑞寶大樹報導】台灣人談論最多的茶是烏龍茶,但是圍繞在周遭和日常生活密切結合,不遑多讓的茶飲卻是紅茶。因此,佛陀紀念館雙閣樓在十六日特別邀請旅遊作家,同時也是著書《尋味.紅茶》及《紅茶經》的作者葉怡蘭,以「紅茶的芳味」為題,告訴大家紅茶的魅力何在。佛館館長如常法師蒞臨講座,和現場兩百多位觀眾、雙閣樓十多位小小茶師及成人茶道班學員,共同聆聽紅茶的品味發現。

為什麼選紅茶?葉怡蘭說,二十年前開始研究茶時,最初是從烏龍茶入手,但發現「紅茶非常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卻沒有多少人會去談論它」,因此決定要好好探討,也讓她找到這種茶類的諸多魅力。

葉怡蘭指出紅茶的特性:寬容度極高和具有日常性。紅茶味道紮實,品嚐時會慢慢釋放其滋味,它有寬廣的包容性,在和所有的添加物,如糖、牛奶、布丁等搭配下,也不會互相減損個別味道,紅茶經過四百年的發展,可看到世界各地都有人喝紅茶,也各自有其特色,其中原因是因為它和日常生活結合。

發現紅茶 源於一個意外

「紅茶彷彿是一扇窗,透過它可以看到各地的民族性、文化性等等。」葉怡蘭從紅茶的發源地中國大陸福建武夷山桐木村說起,傳說故事中,滿布茶山的桐木村,茶葉因過度發酵而變質,村民覺得可惜,以松柴烘薰,這個意外製出的茶葉有特殊風味,竟受外國商人的青睞,因而引入歐洲,造成普遍流行。

紅茶傳到印度已然改變,葉怡蘭著迷於紅茶的原因之一,在於其美麗風貌的背後,有多少人、事、物的歷史演變。當英國人帶著中國茶樹到印度種植,卻只有在大吉嶺存活良好,也導致該茶區有著「紅茶中的藍山」稱謂,而真正讓紅茶風味改變的卻是在印度阿薩姆地區。

大葉種茶樹在印度普遍種植,讓當地人養成飲紅茶的日常習慣,「印度的街頭茶攤最讓我留戀,也是最能表現他們的活力」,葉怡蘭說,印度人善於加入各種香料到紅茶中,把茶葉切成碎末,泡出味道濃厚的紅茶,再混入大量的糖和牛奶,做成黏稠濃密的奶茶,倒進印度街頭特有的陶杯(喝完即摔破),最後再灑上高檔的番紅花,紅茶的極致美味盡在於此。

結合生活 孕育異國茶文化

從中國大陸、印度到英國、法國,再到日本,最後回到台灣,葉怡蘭體驗各地的紅茶文化。曾在斯里蘭卡(舊稱錫蘭)的某地軍官休息室,嚐到最道地濃厚的錫蘭紅茶,也曾遇過法國人像作料理,以香料花朵調和出繽紛味道的紅茶,日本人在茶的專注和仔細,讓她真正開始抓住品味紅茶的要領。走過、學過,葉怡蘭領悟出最後還是要和生活緊密結合,這才是沉醉於紅茶的最大意義。

葉怡蘭從紅茶文化中,學習到如何看待世界、人生,紅茶教她的是無須不斷的窮究追高,重要的是回歸樸實生活面。「不離本我,不忘初衷,繁不如簡」,是她這些年的領悟,正如館長如常法師結語所說,葉怡蘭從茶中的解行並重,讓人生更自在,生活更美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