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古追祕 端午代表人物為何是屈原?

張建松 |2018.06.16
1441觀看次
字級
遊客參觀湖北秭歸縣屈原祠。圖/新華社

文/記者張建松

端午節是中國最古老的節日之一,如果將歷史上所有與端午節有關的人物進行PK,屈原無疑是最終勝出者,成為歷朝歷代公認的「端午人物」。

據上海民俗學專家徐華龍表示,中國歷史上推出的「端午人物」候選人主要有屈原、伍子胥、介子推、勾踐、曹娥、陳臨、周處、張天師、鍾馗、黃巢、蠶神、農神、藥王神等。經過民眾長期篩選,影響最大的有三位:屈原、伍子胥和曹娥。這三位入圍者都有感動歷史的人生故事,都是在五月初五因水而逝,死後都被後人追思禮讚。

因國家大愛而勝出

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約於公元前三四○年出生於楚國丹陽(即湖北宜昌市秭歸縣)。由於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同盟,沒有成功,反被楚懷王逐出郢都,開始了流放生涯。楚襄王即位後,依舊寵信奸佞,再次將屈原革職放逐。公元前二七八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不忍再看到國破家亡、百姓流離顛沛的苦難,於是選擇以死明志,自投汨羅江而亡。

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吳國名臣。吳國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謀,成為諸侯一霸。伍子胥曾多次勸諫吳王夫差殺掉越王勾踐,但夫差不聽,反聽信讒言,派人送一把寶劍給伍子胥,令其自殺。伍子胥死後九年,吳國被越國偷襲所滅。

曹娥是東漢時期的著名孝女,相傳是浙江上虞人。她的父親曹盱是當地有名巫師。東漢漢安二年(公元一四三年)五月五日,曹盱駕船在舜江中迎接「潮神」伍子胥,不幸因江流湍急,「為水所淹」。當時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找了十多天也沒有結果。悲痛至極的曹娥投江自盡、以表孝心。

徐華龍分析說,這三位「端午人物」入圍者的人生故事都很感人,但令人感動的原因各有不同。屈原是憂國憂民悲憤而死,伍子胥是被逼無奈而死,曹娥是為父親盡孝而死。相比之下,人們更推崇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操。這種對國家對民族的「大愛」,是伍子胥個人的恩怨情仇和曹娥對父親的「小愛」所不能比擬的。

才華橫溢形象良好

屈原的最終勝出,還因為他有良好的公眾形象、巨大的社會影響力以及政府的大力推崇。才華橫溢的屈原是一位偉大詩人,曾創作《離騷》、《天問》、《九歌》、《九章》、《招魂》等著名詩篇,社會影響力巨大。他以高潔人格譜寫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等千古名句,也給歷史留下了「正直峻潔、剛正不阿、超凡脫俗、寧死不汙、殉身理想、九死不悔」的良好公眾形象。

「屈原的人格魅力符合儒家文化君子的基本理想。在數千年的文化哺育中,屈原的詩句被人們千古傳頌,他的人生故事也融入端午的節日習俗中,共同參與鑄造中華兒女的民族性格,並代表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走向世界。迄今,東亞十多個國家都把端午節作為傳統節日,足見屈原這位『端午人物』的社會影響之大。」徐華龍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