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Jobs創辦人林昶聿:讓全世界幫台青找工作!

文╱爾東 |2018.06.02
5911觀看次
字級
台灣社群求職網站mit.JobsFB封面。圖/林昶聿
林昶聿(右)與共同創辦人蔡姿旭。圖/林昶聿
林昶聿夫妻。圖/林昶聿

文╱爾東

根據上個月一項調查指出,台灣有超過五成三的民眾,曾積極向外商公司遞出個人履歷。至於想進入外商工作的原因,包含薪資高出五成、福利優於勞動基準法、開拓國際視野、有出國受訓機會及有外派機會。

練好英文靠敢開口

「既然企業可以出走,尋求更低的成本;人才當然也應該到全球市場,競逐自己所應得的價值。」曾遊走二十四個不同國家工作、求學、旅行的台灣社群求職網站 mit.Jobs創辦人林昶聿,如今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幫助包括台灣青年在內的各國青年到其他國家謀求年薪超過三萬美金的工作。

在創辦跨境工作平台mit.Jobs之前,交大電子系畢業的林昶聿,曾任電子公司工程師與科技業PM(專案經理),因工作需求經常到海外出差,「別人都搶著去歐美、日韓出差,我卻來者不拒,印度、俄羅斯、中東、甚至非洲等新興市場國家,我都去過。」也因為往來的商務人士母語都不是英文,讓他無懼於開口說英文,「重要的是解決問題。」

行動力創造好機會

去過許多國家之後,林昶聿發現,原來低薪、找不到理想工作並非台灣年輕人獨有的困境,而是當今全球年輕世代都在面臨的挑戰,於是興起了到國外進修、工作的念頭,他計畫到德國進修MBA。當時學費還沒有著落,行動力十足的他,直接飛到歐洲找工作,「我想一面籌措學費,一面適應歐洲的生活與文化。」

林昶聿的第一份海外工作是法國一個鄉村小鎮的社會企業,主要幫助街友、失業者找到工作後回歸社會,對方一聽到他會修電腦,馬上以三、四千歐元的月薪錄取他,「折合當時台幣大概有十五到十六萬元!」受到衝擊的他進而深思:「年輕人還要把台灣當成唯一的工作舞台嗎?」

海外謀職陷阱不少

求學期間,林昶聿先後完成德國ESMT商學院,及交換學程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MBA學位,一邊以接案方式擔任資訊產業與社會企業的專案管理顧問,累積企業管理經驗,也是在這時結識了事業也是人生的夥伴mit.Jobs共同創辦人蔡姿旭。

「剛到新加坡時,我投了上千封履歷才找到工作,還談了個少於應有行情一半的薪水,直到隔年換了工作,才拿到合理的待遇。」曾在新加坡、中國及澳洲等國有八年工作經驗的蔡姿旭說,如果當時有人分享相關資訊,一開始也不至於走這麼多冤枉路了!

創業契機在台點燃

三年多前,林昶聿率領團隊參加在中國地區舉辦的「AdVENTURE Challenge: China」創業競賽(由美國馬里蘭大學主辦,中國北京大學和以色列理工學院協辦),以「一技之長」(Skill Fair)網站專案獲得頭獎,之後,兩人決定回到家鄉,以台灣為創業起點。「因為mit.Jobs強調資訊透明和社群參與,而台灣的社會風氣開放,這是中國目前還做不到的,也是台灣的機會。」

才成立三個月,mit.Jobs平台就吸引上千台灣青年使用,希望爭取前往海外就業,目標是高階專業或白領職位,而非俗稱的「台勞」。更令人意外的是,看似異想天開的經營模式,卻在成立短短二年便已獲利。

一切資訊公開透明

林昶聿說,mit.Jobs是一個全球性的社群求職網站,所有職缺要求資訊公開透明,一律公布薪水(不能寫「面議」或「依公司規定」)、公司介紹,甚至於求職注意事項都要一一列明。mit.Jobs 職缺遍布全球,任何人都可以利用這平台,尋找各國不同的工作。「就好像是全世界的人,都在幫你一起找工作。」

林昶聿指出,要求企業亮出薪資條件看似大膽,實際上卻是很好的篩選機制,讓求職者能更快決定是否應徵,企業也能更快找到合適的人選,雙方都不必浪費彼此時間。而且,很多人可能沒想過,自己擅長的專業,在台灣可能不稀奇、滿街都是,但在某些意想不到的國家裡,卻會變成炙手可熱的高薪一族?

人才流動才有舞台

蔡姿旭說,公司取名mit意喻「Mission in Talent」,初衷是感於台灣人才過剩及薪資過低,想藉由全球人力的移動,使人才都可以找到他們的舞台。

如今在mit.Jobs上,提供英語和中文介面,可以找到英國、新加坡、德國、韓國、印尼、馬來西亞……等近二十多個國家的職缺,其中只有二成是台灣公司,整體來看大多以新創公司為主,原因是新創、小公司大多希望能更快找到適任人才。

許多人難免會懷疑,去國外工作真的有比較好嗎?林昶聿強調,除了爭取高薪,更重要的是有了經驗以後,不管是要繼續留在國外或回到台灣,身價都有機會翻倍,「關鍵,在那些金錢以外的東西。」林昶聿認為,「人才流動不是危機,反而是改變台灣低薪困境、甚至提升產業發展的轉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