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高雄哈瑪星代天宮

文╱張廷鋐 |2018.05.28
4001觀看次
字級
金碧輝煌的代天宮牌樓。圖╱張廷鋐
潘麗水門神彩繪。圖╱張廷鋐

文╱張廷鋐

日前順著高雄輕軌,轉乘高雄捷運,來到了西子灣,深深被哈瑪星的獨特地名吸引,漫步在哈瑪星的街道。

到了渡船頭,一邊享用一大碗公的芒果冰,一邊閱讀著捷運站裡頭索取的簡介,進而了解哈瑪星的地名由來,乃是因為該地處於日治時期建造的濱線鐵路(Hamasen),若以閩南語音譯近似「哈瑪星」而得名。

一陣消暑過後,在哈瑪星的街道順著人潮較少的方向恣意走踏,旋即被映入眼簾的大牌樓震懾,只見「代天宮」三個大字刻印在金箔牌樓的正中央,走進代天宮,宛如走進哈瑪星的歷史迴廊。

哈瑪星,一個高雄市鼓山區的小聚落,乃是日治時期為確保打狗港的航道不被泥沙淤積致使港口機能殞落而興起;哈瑪星為早期高雄地區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因打狗港的貿易功能,而樹立哈瑪星的經貿地位;因市役所、警察署匯集於此,使哈瑪星也成為高雄早期的政治重心,故冠蓋雲集;因自來水、電力設施的鋪設,哈瑪星更成為南台灣最具現代化的街區;又因鐵道的設置,哈瑪星海陸交通齊備,儼然成為南台灣重要的交通樞紐。自此,哈瑪星人口逐漸聚集,或許是因為交通機能彰顯,使得哈瑪星吸納了許多外地移民,帶入了原鄉的信仰。

代天宮即是原居於台南北門地區的移民所建立,奉祀主神為分靈自「蚵寮保安宮」的蠔寮池王、清水祖師,與分靈自「南鯤鯓代天府」的五府千歲,因神明靈驗而成為在地重要的信仰中心,故建廟或整建廟宇的同時,信眾不敢怠慢。

走在哈瑪星的街頭,被眼前金碧輝煌的牌樓震懾,可以想見當地居民對於代天宮的重視;走在代天宮的廟埕,蚵仔煎在熱鍋上滋滋作響,可以一解海王子的濃濃鄉愁;走進代天宮大殿,可以看見匠司潘麗水所施作的門神與觀音顯像,栩栩如生地端坐於殿內;走進代天宮廟堂,抬頭仰望可以看見剪粘匠司葉進益的作品活靈活現;走進代天宮正殿拜謁,可以看見蘇水欽、葉經義師徒巧奪天工般的木雕作品;走進代天宮龍鳳樓,可以看見筆鋒遒勁的蔡元亨書法墨寶。

走一趟哈瑪星代天宮,彷彿進行一場傳統建築的尋寶之旅,處處可以看見名匠司的作品,其中尤以彩繪匠司潘麗水的作品留下最多,故也有人暱稱為「潘麗水的彩繪博物館」。故高雄市政府在民國98年(2009)將哈瑪星代天宮登錄為高雄市歷史建築,以保護之;其中,潘麗水的畫作因為高雄的多雨氣候,以及其他人為因素而有受損,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協助下進行修復,讓知名匠司們的作品得以完整呈現在世人眼前。

也許是因為大戰時期的盟軍轟炸、也許是因為火車站的遷徙、也許是有更多的因素,使得哈瑪星人口逐漸流失,逐漸凋零;只是無煙囪工業當道,使得來到哈瑪星的遊客漸多,遊客們或許多前往旗津渡船頭、英國領事館乃至於駁二特區遊歷,只是不習慣人擠人的遊客們,或許可以靜下心前往代天宮,大飽眼福之餘,也能進行一場讓身心沉澱的旅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