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後返家 醫院可遠端追蹤… 傷口檢測App 診療更即時

編譯/趙榮琳 |2018.05.19
1942觀看次
字級

編譯/趙榮琳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顯示,每年美國手術後的病人因為傷口發生感染,總共要在醫院多住40萬天。現在有了智慧手機,可以使住院天數大幅減少。

在大部分已開發國家,手術場所感染(SSI)的發生率約2%-5%,而必須延長住院時間;且有時手術明明成功,病人仍須再度入院。

儘管大部分SSI病患都能獲得解決,但若不予處理,往往會造成膿血症,甚至死亡,使術後傷口監視成為病人返家後重要照料工作,包括預約門診,或由專業人員來家看護,使醫療成本大幅提高。

但最近美國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附屬威斯康辛手術結果研究所(WiSOR)的團隊正在實驗一套手機模式,讓專業護理人員能夠更容易遠距監視術後病人的療癒進展。

威大團隊開發出一個名為「傷口檢測(WoundCheck)」的手機App,讓病人能定時將傷口的影像傳送給負責照料的護理人員,並回答一些簡短問題,例如:過去24小時是否發燒或發冷?是否換過衣服?傷口是否滲漏?最近對40位術後病患進行試驗,結果發現7位病患傷口情況惡化。

研究主持人、總醫師岡特表示,「我們編寫一套軟體,讓病人出院後能夠自我照料,並與我們密切溝通,監視傷口變化,使我們能提前介入,不用等到情況已經惡化、病人須回診時才處理。」

但SSI只是因應傷口惡化的一小步。醫療專業人員經常須處理療癒緩慢、情況反覆的傷口,通稱為「慢性傷口(chronic wounds)」,例如糖尿病患者的腿腳潰瘍及老年病患的褥瘡等。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的傷口更容易發生感染,傷及組織及骨骼,最後導致截肢,對病患本人及家屬都造成沉重的生理及財務負擔。

研究團隊最近獲得國家衛生研究所160萬美元的補助開發一套App,不僅能掌握傷口的表面,還能了解傷口的深度,這是評估傷口潰瘍恢復進度的重要措施。負責醫師表示,圖像科技對傷口管理幫上大忙。

App內部的機器學習演算程式能夠對傷口進行評估,並比較、追蹤傷口的變化,顯示傷口究竟是縮小還是擴大,及是否有其他變化,了解是否發生感染及其他惡化情形,還將能夠計算「療癒分數」,顯示傷口究竟是改善、不變或是惡化。最後還會提出3項建議之一:維持現有療程,向專家諮詢處理建議,或提供即時看護。

病人或照料者可以隨時使用App檢查傷口,並與醫生做更頻繁的交流。病人若能自我監視傷口,便更可能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更密切注意傷口,對較危險的傷口進行適當的照料。

加拿大PointClickCare公司研發的皮膚與傷口(Skin & Wound)App,也能測量傷口的深度,供看護機構及老人社區的工作人員掌握及追蹤高齡者的褥瘡病情。該公司資深產品經理克納普表示,這套App去年已經做過50萬人次的傷口評估;App新提供的傷口深度功能係使用機器學習程式,利用手機拍攝的影像來分析傷口深度。

克納普指出,不同護理師測量的傷口深度常有差異,也會讓病人不舒服,並有感染的風險,因此利用手機拍攝可以顯示傷口的顏色、大小及深度,能夠為病患更快提供正確的療護。

本版與經濟日報〈酷科技〉周刊同步刊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