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歷史古建築】 在600年城牆上 跑馬拉松

文/記者鄭昕 |2018.05.19
1943觀看次
字級
2012年一群外籍選手參加男子5公里組比賽。 圖/新華社
馬拉松參賽選手在西安城牆上努力向前跑。 圖/新華社
參賽跑者站在非接觸式心率監測系統前。 圖/新華社
身障選手也共襄盛舉。圖/新華社
車輛駛過西安明城牆永寧門。圖/新華社

文/記者鄭昕

今年4月21日,2018年西安城牆國際馬拉松歡樂起跑,這項創辦25年的賽事,吸引全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6萬名跑者前來參賽。為何這場原本只邀請數千名跑者參賽的「小而美」賽事,卻被不少資深馬拉松愛好者冠以「人生中不能錯過的馬拉松之一」的稱號?

在中國,沒有城牆,就很難被稱為城,更難算得上是都城。北京、洛陽、南京,在中國的古都中,只有西安現如今保留下了完整的古城牆建築;襄陽、荊州、壽縣,在擁有完整城垣體系的城市裡,作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又是規格及知名度最高的。

西安城牆,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築,牆高十二公尺,頂寬十二至十四公尺,底寬十五至十八公尺,輪廓呈封閉的長方形,周長一萬三千七百四十公尺,由它圍起來大約十一平方公里的區域,就是古城西安曾經的心臟。

如今的這座明城牆,要從更久遠的隋、唐王朝說起。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在如今西安城北的在龍首原南坡建新城。公元五八二年,即隋政權建立的第二年,在建築學家宇文愷的擘畫下,數萬工人僅用時九個月建成宮城和皇城,名曰「大興城」。公元六一三年,楊堅之子、隋煬帝楊廣又動用十餘萬人建外廓城,至此城定,並為大唐帝國繼承沿用。

隨著唐代由盛而衰,唐後期的大臣又對都城進行改築。棄外廓城和宮城,僅保留皇城,後來的明城牆,則是在唐皇城舊城基礎上擴建。陝西關中民間流傳一句諺語:「漢冢唐塔豬(朱)打圈」,正是嘲諷朱姓皇帝的明朝善於修城造牆的。

在經歷了元末農民戰爭天下初定之後,作為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第三個兒子朱樉的藩王封地,西安在洪武三年(一三七○年)開始大興土木,建造城牆,並於建造八年後的一三七八年竣工,其中的西牆和南牆,都是利用唐皇城遺留下來的城牆增修加長,東牆和北牆則是擴大新建的。

作為秦王朱樉的府城,藩封、府治同在一城,因而城池規模宏大堅固,再加上後來明清兩代屢次的修葺增建,至今保存完好。封建的王城,也是將防禦作為第一要務。圍繞防禦的戰略體系,城牆的厚度大於高度,城門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等一系列軍事設施。城牆每隔一百二十公尺修敵台一座,平時值守、戰時放箭。

進入二十世紀,隨著熱兵器的廣泛使用,磚土城牆逐漸失去了防禦功能。因此,官方組織新開城門四座以便於交通,其餘有的在戰火後的城牆豁口上重建,有在唐皇城城門遺址旁新開,有的是為紀念人物新開,最終形成了當今十八座城門的格局。

如今的城牆,已是古都西安的代表和象徵之一。比如有著「天下第一禮」之稱的西安南門(永寧門)入城儀式,以仿唐皇家禮儀聞名世界,迄今已接待過包括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新加坡前總理吳作棟、印度總理莫迪在內的二百多萬中外賓客。

特色比賽彰顯穿越感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別開生面的演出。」雅典馬拉松組委會副主席達基斯在欣賞唐風唐韻的西安迎賓禮及表演後如是說。他在今年受邀觀禮西安城牆馬拉松,就是為了尋找一場與雅典馬拉松相呼應的「歷史穿越」賽事。

雅典是馬拉松運動的發源地,每年的賽事從馬拉松市起跑,至雅典市區的大理石體育場結束,四十二點一九五公里的賽道幾乎原樣複製了公元前四九○年馬拉松戰役後那場英雄史詩般的奔跑。而在萬里之外的另一座古都西安,有一場馬拉松全程在古代城牆上舉行,人們縱情奔跑在古老的城磚上,看著城牆下的護城河、鐘鼓樓、碑林、廣仁寺等景觀,歷史的厚重撲面而來。

城牆馬拉松始創於一九九三年,是古城西安仍在城牆上進行的活動中歷史最悠久的一項,但後來者絡繹不絕。今年四月二十一日城牆馬拉松之後隔天,還有一場自行車比賽的發車儀式在南門甕城舉行。在過去幾年裡,城牆先後承接過諸如西安城牆風箏節、中國田徑街頭挑戰賽、射擊射箭運動文化展示暨「箭王」爭霸賽等體育文化活動。

無論是參賽運動員還是賽事官員,都對在城牆舉行體育賽事懷有新奇與崇敬之情。「在這裡跳遠的感覺太棒了。」奧運跳遠選手王嘉男參加了二○一六年中國田徑街頭挑戰賽西安站的比賽,他告訴記者,伴隨著追光燈從城牆拾級而下的感覺很「穿越」,他很享受這種伴著電子音樂卻在古蹟中比賽的氛圍。

「看著這巍巍城牆,再看穿過城門的這些車輛,古代文化元素和現代元素一下就融合了起來。」時任「箭王」爭霸賽主辦方負責人的楊戰旗說,一項競技體育向民間推廣,離不開與文化、與娛樂的融合,矗立著的城牆恰恰是西安最具標誌性的文化符號之一,這也是他們提出把比賽放在這裡的原因。

科技進步保護古城牆

至於每年進行這麼多的大型體育比賽,會不會對歷史古蹟產生影響?達基斯認為,應該充分利用好古蹟來滋養文化,當然需要注意遺跡保護和人類活動之間的平衡。

不過城牆方面表示,他們已經做了周全的安排。「每一項比賽我們都會向公安部門和文物部門報備,達到保障人的安全和古蹟的安全的雙重目的。」西安城牆景區市場銷售部經理賈曄說,每年舉辦的體育、文化活動相關部門都會控制總量,每項活動的總人數也都有控制。

「像城牆馬拉松,以往歷屆一直是三千人的體量,就是出於城牆承受度的考量。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我們辦會經驗的豐富,今年參賽人數增加到五千人,另外還邀請到四千名觀眾來助威,再加上工作人員和一般遊客,比賽時的城牆上有近一萬人,不過城牆現在最大的承載力在三萬人左右,所以不成問題。」 賈曄開玩笑說,畢竟城牆本來就是讓人踩的。

結合科技與創意 公共空間「點亮」未來

如今的西安城牆,已不單單是一個旅遊景點。某種意義上,它已經是一般意義上的公共空間。

自二○一四年九月,隨著南門歷史文化街區的建成,仿古迎賓儀式全面提升改版,演出首度向市民、遊客開放,重現盛唐輝煌的迎賓盛禮。儀式與表演融合西安歷史與絲綢之路沿線人文風情,營造出天下長安的雄渾壯闊,成為展示中華傳統文化、西安地域文化、城牆特色文化、古禮迎賓文化的平台與窗口。

「我們知道雅典的大理石體育場現在還在使用,既是一個旅遊景點,也作為運動場,這是世界很多地方沒法比的。不過西安也有類似的建築,比如這座城牆,我登上城樓才發現,這裡有充足的空間可以開展活動。」達基斯提到。

以運動做為聯結

二○一六年央視的丙申年春節聯歡晚會,就將其中一個分會場設在南門甕城中,美輪美奐的舞台燈光和古樸厚重的城牆形成了激烈「碰撞」,帶給觀者不同一般的視覺體驗。今年「五一」小長假,有上千架無人機在夜空中「振翅翱翔」、飛越城牆。

這項被稱作「春舞大西安」西安城牆光影盛典的演出,依託城牆的文化內涵,通過「科技+文化」的深度融合,以「時空之門」為創作理念,打造中外弦音對話時空交響,呈現出集光影科技、現代藝術、古城文化於一體的光影盛宴。

本次光影盛典正是文化與科技的完美融合。西安既是歷史文化名城、國際旅遊名城和生態宜居名城,同時也是科技、教育名城,「硬科技」已經成為西安一張亮麗的新「名片」。就連在城牆馬拉松上,也有不少科技元素呈現。

伴隨著兩位身著「太空人裝」的跑友,西安科技領跑團「團長」、中科院西安光機所博士、青年創業創新導師米磊在賽後說:「城牆代表著西安悠久的歷史文化,同時西安又在打造科技創新之城,於是我們決定組團邁開雙腳,用運動的方式把最前沿的科技和上百年的古蹟結合起來。」

用區塊鏈技術登記成績,用非接觸式心率檢測系統監測身體狀態,用虛擬現實技術來模仿專業的體育活動,這些現在統一被稱為「硬科技」的產品,都具有自主研發、長期積累、高技術門檻、難以被複製或模仿等共性。在二○一七年首屆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上,古都西安被寄予了扛起硬科技創新大旗的厚望。

「科技對體育的推動是一直存在的,包括高科技體育裝備等很有助於運動員提高訓練、比賽水平。我們需要用真正科學的手段,包括大數據、雲計算等,來提升運動員競技水平和普通人健身健康的效果。」米磊說,他希望未來西安的代表不只是兵馬俑、大雁塔這些歷史遺跡,而是在這裡同時能看到幾千年的歷史和最前沿的科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