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生活 叢林修持周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 |2018.05.05
1130觀看次
字級
跑香。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於佛光山藏經樓戶外禪坐。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

叢林學院每學期都會規畫修持周,安排同學進禪堂「打禪七」或到淨業林「念佛七永日」。對菩提心剛萌芽的青年來說,透過學院安排的各種行門修持,做為個人密行功夫的養成,十分重要。

人間佛教提倡的修持就是不離生活,生活亦不離修持。永嘉大師以「行也禪,坐也禪,語默動靜體安然」勉勵學人,即告訴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禪,觸目即是,無所不在;而念佛,則要念到心佛合一,有「佛即我,我即佛」這樣的感受,那麼在面對生活上的困頓或動盪,自然有力量安頓身心,提起正念。

星雲大師曾說:「宗教要弘揚,必定不是口頭宣說,要有實際的體驗。」念佛若能念到身心融和,領略佛號繞梁三日的感動,自然能對佛法生起信心;禪坐的時候,且將世間紛亂放下,制心一處,怎麼會不感覺到輕安愉快、禪悅法喜呢?

大師常以「解在一切佛法,行在禪淨共修」勉勵大眾,佛學院學生在忙碌的學習生活中,能有一段時間放下萬緣進堂修持,雖是既定的行事,但是大家都感到因緣殊勝,進堂後就是一心一意打坐念佛,期許自己能在這七天練出功夫,讓修持與生活更能打成一片。

修持可以增加我們的身心力量,讓信仰得以堅定;念佛可以用來修養心性,打坐、修觀可以幫助我們澄淨思慮。尤其在這個變遷快速的時代,我們更需要有信仰、有修持,以對治煩惱、欲望,安定身心。

男眾學部預科班/慧弘

在佛七當中,一邊念佛一邊觀想佛像,每個念頭都清淨純真,內心感受到佛的慈悲與包容,佛沒有離開過我們。

佛用各種善巧方便指引我們回家,只因自己貪瞋痴太重、我執太強,心念粗糙,所以不能與佛相應。當我起煩惱、心定不下來時,如果能轉念用功念佛、觀想佛像,不一會兒,陽光就能照破無明了。初到佛學院、到出家,就養成了念佛的習慣,透過每學期的修持,讓我更深刻體認念佛所產生的定力與智慧。

男眾學部專二班/同佑

小時候聽到「阿彌陀佛」聖號,就問父母唱的人是誰?感受既震撼又熟悉。念佛,是我日常的修行功課,遇到煩惱境界來,就用佛號降伏它;不管是悲傷難過、心情愉悅,或者情執深重時,舉凡遇到一切境界,只要用佛號轉化它,我的心也會變美麗。

《楞嚴經》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句話很真實,所有疑惑都消除,所有煩惱都開解,這正是念佛法門的殊勝。佛教各宗派都有它的修持法門,只要熟練了,功夫自然成就。因此要善用其心,念念與佛相應,自然能處處與佛相遇,時時與佛同在。

女眾學部經論教理系/知紀

心,如一澄淨之湖,在平靜中才可以看到水底的砂石。前一刻還在為活動、課業心猿意馬,後一刻整裝行囊來到阿蘭若﹝註﹞宴坐,感謝這難遭難遇的機緣。前三天身心筋骨的開展,覺受在心獨處的寧靜與腿痛之間交替著。

第四天身體柔軟了,心裡的妄念卻開始興風作浪,法師一句開示:「妄念無明如小偷入空屋,無所得也。」猶如當頭棒喝,只能說功夫還練不到家,現在的修練,是為了要在生活日用中,能以「平常心是道」的心境來面對所有考驗。同參們!把握當下,趕緊用功。

﹝註﹞「阿蘭若」為梵文音譯,意譯為空閑處、寂靜處、遠離處,指適合於修行與居住之僻靜場所。

招生

佛光山叢林學院,歡迎報名就讀,

洽詢電話 07-6561921

轉3001~3002(男眾) 2050~2053(女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