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生活】黃豆芽都不黃了

文╱高愛倫 |2018.04.25
6875觀看次
字級

文╱高愛倫

坐在餐桌前為黃豆芽摘鬚,摘得心虛,摘出心思。怎麼黃豆芽都不黃了?一根根像細牙籤,不是那麼精神,不是那麼誘人;是水耕使然?是生機培植?健康和美感真的是無法兩全?到底能不能多吃?

黃豆芽不黃了,已是常態,連帶的覺得蕃茄也變得很彆扭,用這兩樣來燉排骨湯,鮮少會像過去在湯面上泛出一層漂漂亮亮的金紅色澤。

這讓我想起李宗盛為柯達膠卷寫過的一首廣告歌;歌詞全意我不記得了,但是當時對他簡單唱出「紅就是紅」「藍就是藍」「黃就是黃」的印象深刻,他摒棄所有的花俏形容,點畫「正色就是最鮮明的顏色」,既直接又精準的留下有關色彩的記憶點。

原味與原色,似乎已經成了新世紀的老土,食衣住行都在推翻原生的傳統。

所以,食物裡悉心包裝著黑心;內衣外穿是最大的時髦;住家偏愛拆除解壓牆的隔間;沒錢也要租跑車拉風闖禍。

別項的流行與跟風,都可透過個人選擇,解除麻煩或憂慮,唯有對於吃喝進肚子裡的餐飲,我們一方面無可避免的陷入最大的危機,一方面又被激勵開發返璞歸真的餐飲習慣。

我周圍的朋友,有三成以上具備家庭私廚的烹飪或烘焙實力,有二成以上則以小買賣方式分享成品,這就是民間對抗黑心食物的暖心互助,也是對社會相當具貢獻的一種「民粹」。

日常中,鄰居朋友你來我往的食材、食物分享,就是上世紀以物易物精神的延續,我特別喜歡這樣的互動關係,覺得食物裡多了善意與誠意的美味。

自栽自種的菜,雖因不用化學農藥而有蟲噬痕跡,但這樣的不漂亮外貌卻標榜出無毒的內在。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個人早午晚餐加總起來至少一千餐,我因為生活圈互動習性已養成,以每周二次外食的保守統計,我年度外食餐至少一百次,高油高糖高熱量不是我最不適應的部分,我怕的是雞精味精鮮味精,這些添加物不僅造成食後極渴,而且狂飲開水也不足以解渴;不喝甜水的我,為了解渴,通常外食完都必須喝至少一罐的碳酸飲料,這對新陳代謝造成更大的阻礙,以致肥胖相隨。

偶或在家進餐,我堅持吃水煮無油餐,先生面有難色,我提醒他,我們曾發生在兩年內共重十二公斤的慘劇,我非常清楚的讓他明白與接受恐嚇:過了一個界線後,不管多小心,這肥頭大耳都不可能再回到從前的清秀細緻了。

朋友喜歡來家裡吃飯,說我家私房菜好吃,其實這是溢美,我家菜的好吃,不是好在全然的廚藝,不是好在烹調的創意,而是呈現最原始原味的安全。

我家廚房的調味料只有油鹽醬醋甜麵醬、胡椒米酒辣豆瓣。先生不喜歡食物以外的香氣,所以除了桂花,我們對各種香料都沒有研究與嗜用習慣。

食物來源安全,食物就一定好吃,我家所有葷食都是採購後立刻急凍保鮮,安全安全再安全,我自己扮演最精密的檢查崗哨。

如果在我家餐桌上出現食物風暴,我想就是油、醋、醬的原始釀造出了問題,或者,米、麥、麵粉、橄欖油等原料涉嫌黑心,一旦原料本身就是問題,食安的危機就真的淪落到防不慎防,我們再小心也無能無力了。

因為朋友熱情,家裡甜食充沛,自製的千層派、老奶奶糖霜蛋糕、芋頭奶油卷、綠豆黃都不曾斷糧過,伴手禮的蛋糕、帝王酥、起司條、鳳梨酥、蛋捲更是讓我急於分送以求自救;此外,基於閒不住,我們常炒豆沙,做豆沙鍋餅、豆沙包、芝麻包、自製酒釀……為了健康,最近終於進入「戒甜」階段。

有朋友怕水果入菜,我則怕水果入甜點,吃甜點一如吃菜餚,我都習慣吃原味,朋友送奶油卷時會送兩條,說:「有草莓(奇異果、芒果)的請你家客人吃,沒有草莓的留給你自己吃。」

吃水果就吃水果,吃蛋糕就吃蛋糕,即使在最知名的糕品店,看到布滿水果的蛋糕還刷上亮晶晶果膠,都會暗嘆美女抹上胭脂俗粉,一口食欲都沒有,但這只是我很個人的食用習慣,並不含藏其他的鑑定。

在黃豆芽都不黃的世代,食物無不妝點過度,像,鮭魚的金紅會脫色,豌豆的鮮綠有點刺眼,枸杞金針到底該是哪種程度的紅?吻仔魚得了白化症,咖啡口味的饅頭比咖啡還香,杏仁茶濃稠一如羹湯,講究彈牙的丸物無不脆到蹦蹦跳……所有的原型食物都變成異形食物,但是我們一方深信「好吃的不健康,健康的不好吃」,一方面又親自獻上人體實驗,挑戰改變改造卻並非改良的食物。

黃豆芽都不黃的疑慮,還衍生很多類似的感覺,比如:每天傳播的謠言妖言比傳遞知識學識要多;每天滿嘴跑火車的時間比交換新知的時間多;很多的初心本意都被氾濫的雜訊淹沒了,所有的直覺取代感覺,所有的團體意志取代個人意向;人們在鋪天蓋地的重播事件裡咀嚼讓生活粗鄙的話題。

手機的便捷,阻絕眼眼相望、句句真切的交談方式,我怕自己陷入不可自拔的低頭行列,每天開手機的第一件事不是看訊息,而是刪訊息,因為需要知道的事再也不會比需要隔絕的事重要。

生活裡,若目視、耳聞、口述、交談,都能保持最接近原意的焦點,那麼心就能保存不離題的感應,好像一盅原汁原味的湯,或濃或淡都好喝,但是滋味太複雜,味蕾也會迷路。

電視上常見店家喧染湯頭燉了八小時、十二小時、二十四小時……這樣的湯頭在我的心情上簡直就是一鍋餿水,我連吃小火鍋都請店家把高湯換成清水,怎可能對重金屬煮物產生認同?

黃豆芽正確發芽該是什麼樣子,就讓它是什麼樣子吧!生活裡的事也依然,因為原貌往往是好樣貌,如果要改變,所有的改變都是為了更好,不是為了更壞,或是為了更便於欺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