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特殊兒 溺愛與遺棄

文/劉采涵 |2018.04.23
1415觀看次
字級

文/劉采涵

這陣子,孫某的新聞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許多人都在關注這個孩子。電視新聞播出翌日,我注意到某大報第二版的報導:孫某就讀的薇閣小學明明就在家對面,狄女還是堅持每天牽孩子的手過馬路上學,愛子心切,由此可見。

然而,被過度溺愛的孩子衍生而出的新聞事件,其實已非孫某在美擁有1600發子彈這一樁。翻開社會新聞,會看到兒子殺害父母、手足,甚至爺爺奶奶等,寵孫、寵兒的結果,往往可能導致逆倫案件的發生。而特殊兒尤其容易被溺愛,因為做父母的,面對身體有障礙的孩子,容易產生愧疚感。

當然,我們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說殺害長輩的罪犯都是被溺愛長大的孩子,因為也會有另一種可能:缺愛。

現在,很多父母忙於工作,可以提供孩子非常好的物質環境,但因為工作忙碌,表面上好像有養兒育女,實際上卻是在心理層面遺棄了孩子。

有一個犯人,姑且稱為A,他出獄後為了補償社會,立志救助流浪貓、流浪狗。而當台大虐貓事件的男主角(我們姑且稱他為B)出獄後,A特地去找B,發現B毫無悔意,於是動用私刑教訓他,但不論A如何傷害B,B仍然不覺得虐貓有錯。

後來,A換了一種方式,他花很多時間跟B聊天。這才發現,遠渡重洋來台讀書的B,家境雖然不錯,卻是從小在「無愛」的環境長大。也因此造成B必須不斷地「討愛」,甚至不惜虐貓致死,只為引起社會大眾的注意。

儒家講究中庸之道,過與不及都不好。被溺愛長大的孩子,輕則變媽寶,重則違法亂紀;而缺愛的孩子為了討愛,輕則對伴侶有強烈的控制欲,重則不惜犯罪引大眾注意。如何拿捏,是現代父母必須好好思考的課題。

現在的學生,從小學甚至幼稚園,就可以感受到沉重的課業壓力,但基本的做人處世道理,學校倒是不教了,真的很可惜。為了孩子的將來,建議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品格教育。而面對特殊兒,親愛的爸比、媽咪,請將愧疚感打包,丟到外太空;因為當孩子慢慢長大後,您要面對的不只是疾病,更要在給予愛的同時,教導他基本的品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