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青瓷甌樂 奮力再入人間

 |2018.04.20
1365觀看次
字級
唐宋時中國人就已經把燒製精美的青瓷碗當作樂器,音色清脆悅耳。圖/資料照片

【本報綜合報導】美國人的破銅爛鐵樂隊(stomp)一度讓全世界震驚,音樂可以這麼玩;韓國人的《亂打廚神》,同樣走遍全世界把各地的觀眾看傻。舞台上的他們都嘗試把鍋碗瓢盆當做樂器,由此成為創舉。但其實,對於千年前的中國人而言,這早就不是什麼稀罕事。

《詩經》中曾有「擊缶而歌」,「缶」就是酒碗。到了唐宋時,中國人就已經把燒製精美的青瓷碗當作樂器,它音色清脆悅耳,韻味清雅精緻。這種被稱作「甌樂」的演奏藝術當時活躍於民間茶樓、酒館、梨園、樂坊及皇室貴族的廳堂,深受文人雅士青睞。

雖然以青瓷碗當做樂器的「甌樂」在唐宋時期相當流行,後來卻失傳多年,中國大陸一些文化界人士致力復原上千年前的這種音樂,結合舞蹈與多媒體,希望能吸引更多人的興趣。

唐宋時期青瓷的中心在越地(位於古代中國南方),到了宋朝後期,越窯逐漸式微,青瓷甌樂也隨之衰落,不過仍有不少民間藝人會敲甌樂,直至一九四九年前後,浙東一帶還不時能在地方廟會看到甌樂表演。但之後越窯青瓷的歷史慢慢被淡忘,青瓷甌樂更是一度埋沒於歷史。

後來直到一九九○年代,隨著青瓷樂器的出土,一些民間人士嘗試學習和恢復傳統甌樂,摸索傳統甌樂的演奏技法。二○○九年,慈溪市青瓷甌樂藝術團正式成立,致力於甌樂的傳承保護和發展,同年青瓷甌樂也被列入了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並曾來台演出。

不過,青瓷甌樂依然不為大眾所知。青瓷甌樂藝術團團長謝傑峰說,青瓷甌樂的傳承傳播確實有其局限和困境,無論是理論研究、樂器開發還是演奏技藝,其實都還有漫漫長路要走。

謝傑峰坦言,甌樂的總體音色比較單調,相比其他樂器,音樂表現力較弱,普通觀眾聽一下子可以接受,時間長了,確實坐不住。雖然樂團也嘗試了多種形式的表演,諸如和民樂演奏交織在一起,但甌樂獨特的「瓷樂」特性,卻又往往被淹沒在民樂之中。

後來經過多年研究,團隊以越甌為主奏樂器本身,透過舞蹈、多媒體等方式,展現出與過往不同的瓷樂藝術;未來還會嘗試別的形式,讓更多人了解甌樂藝術的歷史和價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