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滋味】大塊朵頤

文/王麗娟 |2018.04.07
1549觀看次
字級
小時候,媽媽常常煮「麵猴」,當主餐飽吃一頓,當點心可以解解餓。圖/王麗娟

文/王麗娟

小時候,媽媽常常煮「麵猴」,當主餐飽吃一頓,當點心可以解解餓。可是,為什麼閩南語要叫做「麵猴」呢?大人說不出個所以然,我倒覺得麵團在沸水裡蹦跳翻滾,充滿著活力像極了猴子一樣。

「麵猴」依食材的種類有人稱它「麵粉粿」,是一種小巧可愛的粿;也有根據外型叫它「麵疙瘩」,稱作「麵魚兒」則帶有點詩情,像一群魚兒在水裡游呀游,最後游進我們的肚子裡。其實「麵猴」和「麵疙瘩」不只外型不同,吃起來的口感也不一樣。

「麵疙瘩」像刀削麵一樣,口感帶點嚼勁,要把麵粉加水揉成麵糰,靜置十五分鐘醒麵,再一小片一小片扯下,以拇指和食指把中間稍微壓薄。也有人直接把麵糰揉成條狀,切成一粒一粒,用手掌壓扁然後以拇指壓出凹痕,雖然不需做得很細緻,也不需像小籠包打十八個褶,但是,要一個個揉揉捏捏還是非常費手勁,真的是「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用筷子撥麵糊,叫做撥魚兒,看似簡單,其實還是需要有熟練的功夫才行的,這個我做不來。我喜歡用麵粉加水攪拌成軟麵糊做「麵猴」,以前看媽媽做覺得很簡單,自己第一次煮還是失敗,因為我用湯匙一匙一匙直接舀入冷水裡,結果麵糊了,湯也濁了。後來知道要等水滾才撥麵糊,為避免沾鍋一邊用湯勺輕輕推動鍋底,等麵糊慢慢定型浮到水面,就表示熟了,麵猴雖然比麵疙瘩大,吃起來卻比麵疙瘩軟滑。有人會把麵猴撈入另外煮好的湯鍋中,讓湯頭更清淡,不過,這樣就會損失水溶性維生素,「原湯化原食」就可以保留更多營養,因此我都是一鍋煮到底。

為了避免手忙腳亂,我會把配料備好,先放入比較不容易熟的刺瓜、南瓜、香菇、紅蘿蔔熬成湯,再舀入麵糊,最後放進清江菜、芹菜珠。

「大快朵頤」就是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頓,我更喜歡大「塊」朵頤吃麵猴,回味一下小時候和兄長搶食的樂趣,那也是一種滿足。把薑末加點香油、糖、醬油膏、檸檬汁做成沾醬。優雅地沾一口,吃一口,也是不錯的享受喔!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