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書摘 別努力過頭 變成了倦怠

文/史蒂芬妮.史塔爾(德國心理諮商師) |2018.04.01
1544觀看次
字級
《童年的傷,情緒都知道:26個練習,擁抱內在陰鬱小孩,掙脫潛藏的家庭創傷陰影,找回信任與愛》 作者:史蒂芬妮.史塔爾(Stefanie Stahl) 譯者: 王榮輝 出版社:時報出版

文/史蒂芬妮.史塔爾(德國心理諮商師)

德國心理諮商師史蒂芬妮.史塔爾,除了主持私人診所外,也是個暢銷書作家。她認為,「內在小孩」源自於童年時從父母或其他照顧者所受影響之總和,沒有人擁有完美的父母與童年,每個人心中都同時擁有「陽光小孩」與「陰鬱小孩」,因此,每個人都必須好好照顧自己的「內在小孩」,才能擺脫將自己引入死巷與不幸的思考與行為模式,進而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人生。

當一個人總是極度努力,卻始終不見成功的身影,這時就會造成倦怠。成功的缺席,可能是以上司或同事惡評這樣的形式出現,也可能是自己的努力無法換得符合期待的成果。尤其從事社福工作引發倦怠症的風險特別高。舉例來說,從事照護工作的人往往得跟緊湊的班表賽跑,儘管已費盡心力,卻總覺得自己的病人所獲得的照顧不足。不過,就連白領階級、運動員、公務員和學生等,也有愈來愈多人表示自己感覺彷彿到了筋疲力竭、油盡燈枯的地步。確診為倦怠症的病例日益繁多,原因之一在於醫師與心理醫師對於患者的症狀愈來愈敏感。另一個原因則是工作壓力在過去幾十年間急遽升高。

許多行業中的工作者必須在愈來愈短的時間內完成愈來愈多的工作。

感知自己的需求

倦怠症是憂鬱症的一種形式,也稱為「疲憊憂鬱症」。不過「倦怠症」一詞如今已被廣為使用,因為它更容易為人所接受。相較於憂鬱症,當事人比較容易承認自己罹患倦怠症。許多人會將憂鬱症與「精神疾病」或「個人失敗」連結起來。相對來說,倦怠症聽起來似乎好一點。

除了艱難的工作條件外,有一些個人條件也容易促成倦怠症。倦怠症患者的內在陰鬱小孩往往會以「追求完美」作為保護策略。他們不只要求好,更要求完美,因此會有執著於細節的傾向。

倦怠症的候選人不少都是工作狂。工作狂的典型症狀之一就是,當事人再也無法區分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到了某個時刻,不論是前一晚事先準備好明天要穿的衣服,還是準備年終報告,在他們眼裡都會變得同等重要。他們就是想要掌控一切。在我看來,追求完美與追求控制,兩者簡直就像一對姐妹。

這樣的人還具有另外兩種特質,讓他們表現出這種熱情:一是,他們對於個人承受能力的極限缺乏敏感;二是,他們不太能夠回絕周遭的要求。

倦怠症患者的內在陰鬱小孩完全困在「順應」的自我保護裡。他們的內在陰鬱小孩會拚了命地做對、做好一切,藉此獲得讚許和認可,或至少免於遭受處罰。其結果就是,到頭來他們對自己不再有感。

因此,在倦怠症患者的心理治療方面,首先就是透過能增進自我關注的練習,協助他們重新開始感受自我。這樣的人過於強烈聚焦於來自周遭的各種需求,從而忽略自己的需求。所以重要的是,當事人必須學著去感知自己的需求。

第二步要做的則是,為自己的需求負起責任,必須學習給予自己足夠的關懷。他們必須學習維護自我。如果當事人能先擋下眼前的種種要求,就不會發生後面的倦怠。

感知承受的極限

是以,如果你想避免罹患倦怠症,請你在自我關注上下點功夫,培養對於自己承受能力極限的敏感度,學著維護自我。此外,請你利用自己具批判性的成人理智,檢視一下自己的工作條件。請你問問自己,究竟為了什麼,你那麼執著於拿個A?問問自己,這是否真有必要?重要的是,你必須創造一點與自己內在陰鬱小孩及其保護策略的間隔,從外部來觀察自己的情況。

也請你在理性的說理下好好盤點一下自己的情況,針對自己的工作情況描繪出一幅盡可能符合事實的圖像;過程中請你仔細觀察,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何在。請你用論據檢視,何時會達到你個人的能力極限。針對自己的表現及客觀上的各種要求,找自己的上司或同事聊一聊會很有幫助。

此外,也請你也仔細檢視自己的內在動機:是什麼驅使你這樣?真的只是因為外在的各種要求嗎?還是說,你的內在陰鬱小孩對於失敗或遭拒的恐懼其實才是主因?實情恐怕就是如此。

當你的理性分析得出結論,請你擁抱自己的內在陰鬱小孩,你不妨像這樣告訴他:「我可憐的寶貝,你總是拚了命想把一切都做對、做好,不過這樣你很快就會氣力用盡。其實你只要管好自己的事就夠了。你不必總是要去證明些什麼。過去和爸爸、媽媽的相處的確不容易。你付出許多心力,想讓他們感到驕傲和幸福。如今這一切都過去了。現在我們已經長大,可以自己照顧自己。而且,你有足夠的能力!你現在的狀態完全沒問題。你可以安心,放鬆心情稍事休息。我們的價值並非取決於我們的工作績效。此外,往後我們還要經常說不,不再硬著頭皮去承擔超過自己負荷的工作。我,內在大人,從此要為你負責。我將不再來者不拒地承接所有工作,藉此保護你免於負荷過度。如果有朝一日我們突然累倒了,對誰都沒有好處。因此請你牢記,我可憐的寶貝,在我們累倒之前,我們其實可以好好休息。好好照顧自己,是我們的責任。唯有如此,我們才能長長久久地做公司和家人的穩固後盾……」

(本文摘自《童年的傷,情緒都知道》一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