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實共存 「實在存有」與「真實存有」

文/余德慧教授 |2018.03.18
1672觀看次
字級
作者簡介 余德慧教授(1951-2012) 台灣屏東潮州人,台灣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

文/余德慧教授

我們人其實是活在「實在」與「真實」這兩種同時存在的狀態中。你只要往任何一個人的身上去找,便可以發現到這一點。

我曾在二○○六年發表一篇論文,在論述上我所採用的觀點就是用「迴狀的八字形」,來說明「實在存有」與「真實存有」的共存性。也就是說,我們本身就存在著「實在」與「真實」這兩種狀態,只是因為受到了矇蔽與障礙,我們就只看到「實在存有」這一種。因此,我才會常常告訴學生說:夢很重要,詩詞很重要,文學的思維很重要,藝術很重要,宗教很重要,也就是那些科學主義者不太理會的東西都很重要。可是,這些重要的東西卻被搞得缺乏想像。譬如像那些搞宗教學的,成天就只會在舊紙堆裡做拼拼湊湊的點字工作,而完全忽視了宗教那真實感的部分。又譬如那些搞心理學的,他們終其一生就是在管控及校正資料的誤差,不管實驗的對象是老鼠或是其他的什麼。所以嚴格上來說,他們那種並不是心理學,那應該算是某種工程學,某種回饋的控制學,或是某種數學的控制學,因為都是在用數學公式去把統計數字導出來。

科幻小說家艾西莫夫就曾經談到這個問題。這位科幻大師筆下最重要的人物,是一位心理學宗師,這位宗師原本是個數學家,後來將數學公式運用到人類世界中,既能預知未來,又能改變未來。在艾西莫夫的小說中,二十五世紀的心理學家才是真正的智慧之王,他們能夠了解很多關於人的記憶、祕密及行為動機等等問題,他們知道這些都不是人的意識所能控制的,而是必定遵循統計方法所導出的定律。

透過這位偉大人物的計算,他預見了人類悲慘的未來,根據他的學說,銀河帝國最終會瓦解崩潰。他機關算盡,協助人們克服一個接一個的周期性危機。只要按照宗師的計畫,必定能夠度過危機,重新建立穩定的帝國。計畫順利執行了幾百年,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無端端卻突然出現一個具有強大精神力量的突變異種,席捲整個銀河。這次危機過後,又發生其他變亂,甚至到最後連宗師的計畫都要傾覆了。

艾西莫夫想說的是:你無怨無悔確信你自以為是的「知道」,然而後來卻發現,原來你的「知道」是錯誤的。人在思考時所看到的只是片面的東西,還有很多其他的東西存在於人的視角所不及的地方。

一般俗世所顯示或表達出來的,差不多就是「實在存有」的東西,而「真摰」的存在,常常需要人們用「實在存有」的東西把它遮蔽過去。譬如說土石流的危險區,它就會跟「我的家」之類的東西套在一起,因為「實在存有」是生命的另一種氛圍,它是活著的一種狀態,不能被否認。「真實存有」是哲學或宗教的睿智,但是,不要用哲學的睿智來代替「實在」的存亡,這是很重要的觀念。

「轉化」並不全然是進入「願有決斷」的「真實存有」,它其實是在「實在存有」與「真實存有」的中間,這兩種狀態同時都能被察覺到。所以,我認為鄧美玲就是在這兩種狀態中存在。每一層都是她的生命記憶,每一層也都是她的生命感覺,這兩者並不互相排斥也不矛盾,「虛擬性」與「實在性」共同交織而成的一種狀態。

如果這個狀態是這樣成立的話,那麼人就會有一種「覺」。譬如弘一大師,他每天都在寫毛筆字抄佛經,就是在藝術的領域裡,讓自己進入一個「虛擬」的狀態。人是可以藉著藝術,在心中產生空靈狀態,那也就是「虛」與「實」俱存的空間。在西方,你必須把東西畫得栩栩如生,那是完全的「實」;可是中國人講求神韻,如果要畫出神韻,那就不能把它弄得像真的一樣。

我這裡有一份資料提到,生活與養生的要訣,第一是「洗腳」,要慢慢地洗,而且要搓腳,搓腳時不要用心,水不必太熱也不要太冷。第二是「做無謂的事情」,像洗腳,或無所事事地呆坐。第三是「傾訴感情」,要談笑衷悅等等。或許你會說,生活得這麼閒散而沒有目的感,那豈不是成了一個廢物?基本上,「廢物」或「不廢物」並非真實的意義,它只是功用與價值上的意義。而價值上的意義是隨時在改變的。所以,真正的重點是「覺」的問題,就是你「覺到」你在做什麼,而不是你事實上做了什麼。可是有很多人是相反的,他們把「做什麼」當成是「覺」到什麼,那是錯的。

(摘自《生命轉化的技藝學》,心靈工坊出版)

作者簡介

余德慧教授(1951-2012)

台灣屏東潮州人,台灣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曾任台灣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教授、東華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現更名為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創系主任、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主要教授:本土心理學、文化心理學、人文諮商、宗教現象學、宗教療癒等課程。

余德慧是台灣心理學界的另類分子,才情出眾,學通古今,創辦台灣第一本人文心理雜誌《張老師月刊》,擔任總編輯期間開拓新穎的本土心理學研究領域,多次榮獲行政院新聞局頒發的雜誌類金鼎獎。他在《張老師月刊》撰寫的刊頭文章,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其優美的文學作品《生命史學》、《生死無盡》、《生命夢屋》、《情話色語》、《觀山觀雲觀生死》、《生命宛若幽靜長河》均由此集結成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