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會觀察 與愛同行 千里求學路

李琳海、白瑪央措 |2018.03.17
929觀看次
字級
從青海省西寧到玉樹的距離近800公里,其中有近300公里是凍土路面,家住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的孩子,每次搭車回家還要翻越海拔4300公尺姜路嶺、4400公尺的鄂拉山和海拔4829公尺的巴顏喀喇山,然而求學的經歷讓他們看到大山世界外平原的遼闊,他們感恩所有為他們付出的人。 圖/新華社記者吳剛
二月二十六日,索南文江坐著政府專門為他們安排的大巴,從玉樹到了西寧,然後再坐火車到遼寧,開啓新學期的求學之旅。 圖/新華社記者吳剛
玉樹返鄉學生索南文江(右)與同學索昂巴德在服務區聊天。 圖/新華社記者吳剛
返鄉學生代曲(右)在途中與同伴聊天。圖/新華社記者吳剛
公安局交警大副隊長更求多傑(右)詢問司 機車輛情況。圖/新華社記者吳剛
玉樹市公安局交警大隊民警布群在途中指揮車 輛行駛。 圖/新華社記者吳剛
玉樹返鄉學生卓瑪永藏(左)到達玉樹後與家 人團聚。圖/新華社記者吳剛
▲24歲的藏 語老師公保 旦周(左)是 學生心目中 的好老師。▲24歲的藏 語老師公保 旦周(左)是 學生心目中 的好老師。▲24歲的藏 語老師公保 旦周(左)是 學生心目中 的好老師。圖/新華社記者吳剛

文/記者李琳海、白瑪央措

二月二十六日,索南文江坐著政府專門為他們安排的大巴,從玉樹到了西寧,然後再坐火車到遼寧,開啟新學期的求學之旅。

只有二十多天的寒假裡,索南文江除了感受家鄉濃濃的藏曆新年味,還抽空在當地老師那裡補習了藏文。今年,他將迎來高考(大學入學考試)。

今年二月一日正值中國大陸春運首日,包括索南文江在內的一百五十六名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在遼寧瀋陽求學的學子乘坐專車,踏上了漫長的回鄉路。記者和他們坐著大巴,感受著孩子回家的渴望與期盼。

從中國大陸東北到三江之源,幾千公里的路程不僅丈量著他們的回家之路,也見證了藏區孩子在外求學與成長之路。

冰花照亮回家路

見到索南文江時,他已坐在從西寧去往家鄉玉樹的大巴上。他聽著歌,表情愜意。坐大巴之前,他已坐了四十八小時的火車。

二月一日下午一點四十五分,從西寧到玉樹的四輛大巴啓動。「再過幾個小時,終於可以見到媽媽了,我非常想她。」索南文江說。

十七歲的索南文江來自青海省玉樹州玉樹市,初中在玉樹州民族中學畢業後,他到了遼寧求學,目前是遼寧翔宇中學高三學生。

和索南文江同一批回家的學生共有一百五十六名。二○一八年來自大陸八個省(市)的青海玉樹民族班共計二千一百九十五人要回到家鄉玉樹。

從西寧到玉樹的距離近八百公里,其中有近三百公里是凍土路面。二○一七年,西寧到玉樹的高速公路正式開通。

青海省公安廳交警總隊副總隊長陶學斌說,為了確保這二千一百九十五個孩子平安順利回家,玉樹交警部門展開了一場千里護送行動,歷時十五天,分十五批次全程護送學生乘坐客運班車返回家鄉。

「學生們乘坐的大巴專配了有豐富駕駛經驗的司機,而警車一直在前方為他們引導,主要是壓大巴車速度,」玉樹市公安局交警大隊副隊長更求多傑說。

這樣的護送行動已堅持八年,孩子的車費全部由政府承擔。一路上「雪天路滑謹慎駕駛」、「前方連續轉彎」等字樣提醒著司機,走這條線並不輕鬆。

隨著車隊不斷駛入高原深處,海拔不斷攀升,車隊行進至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境內時,路面出現積雪。在警車的帶領下,車隊沿著道路中心已經融化開的地方,小心謹慎的通過,進入巴顏喀喇山區後,路面的積雪逐步消散,但是海拔還在進一步的升高。

除了距離,車隊還要翻越海拔四千三百公尺姜路嶺、四千四百公尺的鄂拉山、海拔四千八百二十九公尺巴顏喀喇山等。

下午六點,天色暗了下來,車外的溫度已降至攝氏零度,司機李嘉翔開車時一直開著窗戶,颼颼寒風夾雜著飛起的雪花從車窗吹進來。「我也冷,但這樣讓我開車時更清醒。」

晚上七點,天空拉上了黑色幕布,而大巴車前的擋風玻璃早已結上了冰花,被紅藍交替變換的警燈以及黃色的車燈照的五彩繽紛。

晚間十點四十五分,車輛經過了本段車程海拔最高點——海拔四千八百二十九公尺的巴顏喀喇山。很多孩子早已進入了夢鄉。

夜晚的巴顏喀喇山雪花紛飛,雖有刺骨寒風,更求多傑和同事布群不時下車查看路況,因凍土起伏和結冰的路面讓他們擔心不已。

「每當看到神聖的巴顏喀喇山,來到巴塘草原的懷抱,我就知道我快到家啦!」索南文江說,他對這條歸鄉路上的山水草木已然熟稔於心,隨著離家愈來愈近,他已經開始期待父親煮的飯菜。

凌晨二點,孩子終於到達玉樹市,家長開著車在寒風中等候著孩子。玉樹當地教育部門的老師為一路護送的交警獻上了聖潔的哈達。

求學 讓我看到山外的遼闊

三年前第一次去外地求學的經歷,索南文江記憶猶新。二○一五年九月,他們同樣坐著班車從玉樹到西寧,第一次出遠門的他心裡無比忐忑。

在這之前,他去過最遠的地方是甘肅蘭州。玉樹地震災後重建時,他坐著叔叔的車去蘭州拉建築材料。

「三年前當我坐上車,看到父母站在車窗外一直強忍著淚水。媽媽看著我,身子就轉過去一直沒有回頭,」索南文江說。

幾年過去,孩子對上學離開家已沒有當初那份沉重與不捨。「求學的經歷讓我看到大山世界外平原的遼闊。」索南文江說。

索南文江的同學索昂巴德說,他們的班級有五十一名學生,其中三十六名來自玉樹,其餘學生來自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

「第一次出發去瀋陽上學的時候全家人都把我送到了西寧,父親說了很多囑咐的話。一路上我一邊想家,一邊嚮往著外面的世界。」

索昂巴德回憶著自己初到學校的生活,因為基礎薄弱而充滿壓力的學習狀態,對千里之外的氣候環境的不適應。「但是既然來到了幾千公里以外的地方求學,就要好好努力,不能辜負家人對我的期望。」 他說。

如今每天早晨五點半起床,晚上十一點熄燈休息的規律作息讓索昂巴德感到充實。除了學習語文、數學、英語等科目,每周他們還有十三節藏文課。

二十四歲的藏文老師公保旦周畢業於青海師範大學藏語言文學系,他和其他九名老師一同負責為藏族學生教授藏文。

學生都稱公保旦周為「學習中的好老師,生活裡的大家長」,剛畢業不久的公保旦周認為這些孩子遠比過去的自己要努力許多,「他們很清楚自己的目標是什麼,學習刻苦也很有想法,經常主動找老師談擇校,談夢想。」公保旦周說。

公保旦周上課時經常身著玉樹康巴藏服,這讓學生倍感親切。

可是,孩子們也有煩心事:對於不殺生的藏族學生來說,他們已和蚊子做了三年鬥爭。

成長 感恩已經擁有的一切

索南文江回家的第一天,由玉樹州稱多縣主辦的「第四屆三江源冰沙嘛呢文化旅遊節」在稱多縣歇武鎮的通天河段舉行,近二萬名民眾參加了此次活動,索南文江也是其中之一。以冰為紙,以沙為墨,世居兩岸的牧民自發在冰面上用沙子或石塊「書」寫六字箴言、吉祥八寶圖案,以此祈福新的一年裡世界和平、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青海省,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中華水塔」,玉樹是嘛呢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嘛呢文化景觀眾多,常見的有山嘛呢、水嘛呢、風嘛呢、石嘛呢、冰嘛呢。

位於玉樹市新寨的嘉納嘛呢石堆有二十多億塊嘛呢石,是世界最大的瑪尼石經城,冰嘛呢也為玉樹獨有。「我用這種方式感恩現在所擁有的一切,祈禱世界和平,也希望新年裡每個人吉祥安康。」索南文江說。

索南文江說:「玉樹地震後,來自各地的溫暖匯集到我的家鄉,現在我們當地的學校非常漂亮,站在當代山俯瞰玉樹,這裡已經有個大城市的模樣,美得像幅畫。」

在外久了,孩子們也更加體諒父母的不易。索南文江的父親在家鄉玉樹市仲達鄉經營著一塊牧場,家裡有二百多頭氂牛。

自從上初中後,他的父親再也沒讓他挖過蟲草,希望他好好學習,每月個家裡人省吃儉用,按時給他寄去人民幣一千元生活費。

「今年藏歷新年,我專門為家裡人買了羽絨服和毛衣。」索南文江說。

二○一七年底,玉樹州州長才讓太專門去遼寧看望了孩子,還送給他們英雄鋼筆。這次回家,索昂巴德希望把州長的禮物送給父親。

「我的爸爸是一個牧民,但他能寫一手漂亮的藏文。」

每年開學,索昂巴德都會從家裡帶糌粑、酥油等食物和同校的滿族、蒙古族的同學一起分享,「我們來自不同的地區,但平時親如一家。」

索南文江說,他們是一批幸運的孩子。和有些偏遠藏區的學生相比,他們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享受了更好的生活條件,而這些經歷讓他有了更多機會去學習和讓自己更加強大,「未來我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讓玉樹變得更加美好。」

利用課餘時間,索昂巴德去外面影院看了藏族題材影片《岡仁波齊》,影片裡每個人的經歷讓他重新審視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也許我們的人生就像轉山一樣,會遇到不用的境遇,但我們心懷感恩,就像電影裡所表達的一樣——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