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勿使人為科技所役

 |2018.03.12
918觀看次
字級

日前台北市一位小學五年級的男童,手機被媽媽沒收,吵著要手機,但媽媽擔心孩子繼續沉溺手機,沒有同意;後來媽媽送男童到學校,沒想到不久後男童竟墜樓身亡,檢警研判是輕生。為了一支手機,竟然做出如此決絕的行為,讓人非常痛心惋惜。

現代人對3C用品倚賴甚深,甚至出現成癮的現象,而年輕世代的情況更為嚴重。世界衛生組織(WHO)在今年公布的《國際疾病分類》(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中,已將「電玩失調症」(gaming disorder)納入。認為是一種真實的疾病,其嚴重性足以導致個人、家庭、社會、教育、職業或其他重要功能領域的重大損害。

據衛福部調查,台灣約有百分之八的青少年有網路、電玩成癮風險,因此台灣將跟進WHO的做法,將電玩失調症納入疾病項目。

既然現代人如此著迷於手機、3C用品,千方百計就是要用,則如能時時使用,應會感到滿足。事實不然,美國聖地牙哥州立大學心理系日前發布一項研究,顯示長時間盯著智慧型手機不放的青少年,明顯活得更不快樂。

聖地牙哥大學的心理研究團隊,就一份針對全美超過一百萬名學生所做的長期追蹤及訪談,做進一步的研究和分析。結果發現,花長時間在網路上進行社交的青少年(使用社群軟體、發送訊息、進行視訊聊天和投入線上遊戲等),其幸福指數明顯低於花更多時間與人進行面對面交流,或實際從事體育活動的青少年。

愈來愈多人沉浸於社群軟體上的互動,卻不願與人有真實的交流,因此常可以看到一種很弔詭的畫面,就是一群人坐在一起,即使是親朋好友,但彼此之間卻沒有交談寒暄,因為人人握著一支手機,忙著用臉書、Line、或Instagram。就在眼前的人,卻彷彿活在另一個次元的世界裡,這種「科技疏離」,實在很荒謬。

聖地牙哥大學指出,使用社群媒體的時間愈長,愈容易覺得不快樂;在現今的世界,完全禁止使用手機、3C用品,可能也不是理想的做法;研究顯示,最幸福的青少年每天使用的時間大約是一小時左右,而隨著跟手機接觸時間增加,不快樂的情緒也會開始上升。

資策會數位服務創新研究所公布的「二○一七年4G行動生活使用行為調查」顯示,台灣有百分之五十一點五的民眾,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是兩小時到五小時之間,屬手機中度使用者,有百分之二十八點一的民眾屬重度使用者,每天花超過五個小時滑手機。台灣有超過四分之一的民眾重度使用手機,這麼高的比例透露出值得注意的警訊。

愛用手機和3C產品的人愈來愈多,甚至已有家長用3C產品來「養小孩」,如讓小孩看手機、玩手遊等,家長就不必費心管小孩。而馬偕醫院發現,如孩子花太長的時間玩手機、手遊,會讓孩子日常的口語及表達能力,受到負面影響。所以父母別以為把小孩丟給3C很省事,其實很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

手機與3C產品提供了便利,如果不自覺,人們很容易就會沉溺其中。愈來愈多的研究證實,智慧型手機的出現改變了人際關係,讓人們失去很多與人的真實互動,甚至也失去深刻的喜樂與滿足。我們要努力從手機和3C產品中,把人生搶回來。不役於物,才能降低科技對人的負面影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