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會觀察 800年嘉定古城

文╱記者許曉青 |2018.03.10
1179觀看次
字級
幼兒園孩子結伴走進嘉定圖書館開展圖書之旅。圖╱新華社
中國舞蹈是嘉定區文藝普及系列活動。圖╱新華社
嘉定區文化館藝術課堂,上海芭蕾舞團現場互動。圖╱新華社
圖╱新華社
圖╱新華社
圖╱新華社

上海市的西北門戶「嘉定」於南宋嘉定十年建縣,是著名的江南歷史文化名城,近日迎來建縣命名八百周年。這裡不僅保留老城牆、孔廟等古蹟,還提出公共文化數字服務平台的構想,建立嘉定「文化雲」線上平台,整合公共文化設施的線下資源,提高使用效率,助興教化之風。

上海市的西北門戶——嘉定區近日迎來建縣命名八百周年。嘉定於南宋嘉定十年建縣,因年號定名,是名副其實的江南歷史文化名城。當地南襟吳淞江、北依瀏河,與江蘇崑山、太倉接壤,自古人文風氣濃郁,有「教化嘉定」美譽。

如今這裡不僅保留有老城牆、孔廟等古蹟,還通過「互聯網+」助興教化之風,已成為大陸首個「文化雲」——公共文化數字服務平台全覆蓋的城區,服務四百六十三平方公里,輻射人口逾一百六十萬。

全古城覆蓋「文化雲」


嘉定作為與上海中心城區功能定位相輔相成的科技衛星城、國際汽車城,近年來發展迅速。尤其過去五年多來,不僅在物聯網、新能源汽車、醫療設備研發等領域領先全國,其率先探索的「互聯網+」公共文化服務平台也是全國首屈一指。

二○一二年,嘉定提出建立公共文化數字服務平台的構想,建立嘉定「文化雲」線上平台,整合區內公共文化設施的線下資源,透過「互聯網+公共文化服務」的運作模式,從而提高公共文化設施的使用效率,進而提升公眾享受文化服務的滿意度和感受度。

二○一四年初嘉定「文化雲」正式上線試運行,經過近四年運行,點擊登錄「文化雲」,可以直接獲得文化活動、場館預訂、文化眾籌、文化社團、網上書房、發現故事、數字展館七大類服務。

中共嘉定區委書記馬春雷說,嘉定古城覆蓋「文化雲」是在新時代借助新技術,從根本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當地居民透過「文化雲」客戶端,可以足不出戶預約全區各類公共文化設施場館,大到容納上千人的劇場,小到錄音室、鋼琴房、舞蹈排練廳、曲藝書場等,這些免費的公共設施,通過手機端和電腦端的便捷預訂,與千家萬戶緊密聯繫形成網絡。

張冉是在嘉定老城區上班的「八○後」白領,每個周六下午她都帶著女兒到手機預訂的區文化館小琴房練習鋼琴,偶爾女兒的鋼琴老師也來此指導。

張冉說,預訂非常便捷,在熱門的季節有時還需要提前「搶位」。「小小幾平方米的琴房,配了專業的隔音設施,比家裡方便很多,也很溫馨。」

據嘉定區介紹,目前已整合區鎮兩級公共文化設施近一百五十間文化活動室,向市民開放提供網路預約服務。這項服務對於優化公共文化設施資源配置發揮了積極作用,在實現服務均等化的同時,也方便更多市民輕鬆便捷使用公共文化場館。如今,全區公共文化場館利用率同比增漲了近三倍。

社區會客廳熱鬧起來

品茶、聽戲、聊天,與江南水鄉的很多市鎮相似,嘉定古城仍保留著鄉土氣息濃郁的社區休閒習慣。

近年來,當地有社區「會客廳」功能的菊園老茶坊,在節目設置上加入「本鄉本土」元素。例如菊園鄉賢「嘉定閒話」、嘉定「故事大王」工作室、嘉定都市網「辣媽親子」等節目,信息採集與交流主要依託互聯網,同時又體現本地社區特色,包容方言土語,覆蓋各年齡人群。

走進這間三百多平方米的茶坊,幾十張茶桌整齊排布,社區鄰里每日在此相聚,享受熱氣騰騰的公共文化服務,其樂融融。

嘉定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顧惠文說,核心價值觀的弘揚和傳播,就在日常潛移默化的社區交流中。通過線上線下信息共享,更容易第一時間了解並滿足老百姓的文化需求。

同是在菊園社區,擁有十多年悠久歷史的「百姓說唱團」,而今透過「互聯網+」密切聯繫基層的「文藝達人」,老品牌也復興起來。「百姓說唱團」逐漸完善的參與及演出機制,培養出一批深受老百姓喜愛的「民星」。「草根」演出「草根」愛看,「百姓說唱團」的口碑愈來愈響。

「說群眾愛聽的故事,演老百姓愛看的戲。」秉持這一理念,「百姓說唱團」通過提供菜單式節目甄選,讓觀眾自主「點菜」選擇演出內容。每年也會結合時事熱點,推陳出新,通過巡演的方式,將百姓故事、百姓戲曲送進社區、農村、企業。比如,錫劇表演唱《阿婆去上課》、評彈《我是小小臘梅》等節目受到民眾歡迎。

得益於「互聯網+」技術,嘉定的社區文化生活更趨豐富多采,鄰里更加和睦。通過「文化雲」平台,當地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上座率達百分之八十九點七。值得一提的是,嘉定還擁有上海日均訪問量和借閱量最高的「二十四小時自助圖書館」。

這類名叫「我嘉書房」的自助借閱點,單體面積約三百平方米,藏書五千多冊,另有報刊雜誌六十多種,設閱覽坐席七十多個。無論颳風下雨,自助圖書館總是門庭若市。通過「一卡通」管理系統,使用射頻辨識技術,讀者可自由進出「書房」,自助辦證、借閱、歸還。

小崔是「我嘉書房」的一名志願者(義工),像他這樣的志願者主要負責維護自助借閱點的書源調配和調整。「『書房』就在家門口,我平時騎著共享單車來當志願者。平時讀者前來自助借閱,完全可以自動化,不需要傳統概念的圖書管理員幫忙,我們主要負責查看各類圖書的需求和出庫、入庫情況,有時文學類、財經類書籍外借較多,我們及時補充即可。」他說。




街鎮遍布曲藝基地 
文氣韻在互動中傳承


嘉定縣自古就是名人輩出之地。明代歸有光在此講學,從學者眾。萬曆天啟年間,又有「嘉定四先生」——唐時升、婁堅、李流芳、程嘉燧的詩文書畫受追捧。至清乾隆、嘉慶年間,則有一代大儒錢大昕、王鳴盛等。

建縣八百年來,嘉定人因襲「好讀書,讀好書」的傳統。地方政府也時刻關切文化民生,當地不僅對古城牆、孔廟、護國寺遺址、西溪草堂、顧維鈞故居等加強保護,文化主管部門還進一步搭台,扶持民間文博「唱戲」。

嘉定「文化雲」的後台大數據還顯示,戲曲演出、親子活動、藝術修養課程等最受當地居民歡迎。此外社區居民還關心歷史建築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嘉定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陳懿介紹,透過信息共享,進一步實現文化民生的互動,使政府的文化供給更加精準。

文化眾籌成源頭活水

當地政府先後制定了《嘉定區非國有博物館扶持資金管理辦法》、《嘉定區促進社會組織發展財政資金扶持辦法》,支持民間博物館的發展。目前,嘉定已有登記在冊的民間博物館和藝術館四十一家,內容包羅萬象。由政府直接投入的區級博物館綜合體「海上文博苑」則將於二○一八年開工。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進程中,嘉定當地民間曲藝長盛不衰,透過近年來互聯網數據的蒐集整理共享,嘉定文化館還新設一處微型「曲藝博物館」,歷代曲藝名家曾使用的折扇、道具、唱詞、唱譜等在此陳列,集中展示自清代以來嘉定地域內的曲藝名家及其曲藝傳播歷史,細數本土曲藝如「黃渡滬書」的發展脈絡等。值得一提的是,嘉定當地十二個街鎮如今已遍布曲藝基地。這一微型博物館還與書場相聯,定期舉辦曲藝演出。

二○一七年嘉定「文化雲」又新闢一項文化民生互動服務,基於全新的互聯網「眾籌」模式。「眾人拾柴」的概念被引入公共文化領域,讓文化活動的社會組織方可以輕鬆便捷地透過網路向民眾徵詢互動、募集資金,以支持文化活動的組織開辦,成為公共文化服務的源頭活水。

這類文化眾籌於二○一七年四月十五日上線以來,已接受由社會力量主導發起的「花享藝術——自然美界插花課」、「零基礎學工筆畫」、「零基礎學寫意花鳥中國畫」、「青少年書法基礎入門培訓課」等七十一場文化活動,受到當地民眾歡迎與支持。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