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之旅 盆栽裡的台灣米蘭

文/廖哲琳 |2018.03.04
1325觀看次
字級
作者與當地兒童合影。 圖╱皇冠出版社提供
作者畫著鄉民的臉,想著他們的莊嚴。 作品〈休息中的農婦〉(油畫 55x70cm 2012) 圖╱皇冠出版社提供
作者簡介 廖哲琳 1983年生,台灣台中人。台灣大學哲學、外文雙修學士,美國伊利諾香檳大學哲學碩士。入選第7屆「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並以此為契機前往中國陝北,旅居黃土高原寫生繪畫,體驗生活。圖╱皇冠出版社提供

文/廖哲琳

你願意去改變體制,還是改變自己的體質?你願意去革別人的命,還是去革自己的命?

我是誰?我從何處來,要往何處去?

看見農民要種又刨的,人一輩子忙忙碌碌,到底是為了什麼?而我,把自己鎖在世界的死角,晒得又乾又黑的,到底又為了什麼?

有那麼些時候,這些問題會沒頭沒腦地湧上來,無解的疑問,只能在日記裡發洩。記得一個農民曾笑著問我:「妳寫這些東西,是不是回去和領導報告我們這個地方能不能來啊?」

初來的新鮮感退去了,然而厚實的土地和現實仍然橫擋在眼前。問的問題,又硬是被生吞了回去。留下的是自己尷尬的矯情。

面朝黃土背朝天。我面向黃土,彷彿失去了初來時朝天的自由。

換到一個新地方,新鮮感會讓人忘記了問題,只是新鮮感一過,疑問,才漸漸冒了出來。原來,踏出了「第一步」還不夠,平凡無奇的生活,才是真正考驗的開始。是不是因為這樣,我才用下鄉這種極端的方式,反其道而行來證明自己?旅行本非我的目的,我要的是下鄉,下放,一層一層扎根,在土裡重新種出自己。只是,播種前得先抵禦黃土的吞噬。老鄉在地裡又挖又刨的,為的是貨真價實的活命,不是我意想的浪漫。說白了,歌頌了這麼多的勞動,我敢真正變成陝北農民,沒有提款卡,沒有健保卡,一輩子用肉身搏鬥明天之後嗎?

而這也正是黃土地教人的。磨練讓人像黃土一樣愚鈍,但也收穫了厚實。從此說再多都是忽悠,終究還是得被收編到土裡。

一個畫畫朋友家的客廳裡養了一盆「台灣米蘭」。葉子快枯萎了,她問我要怎麼上肥料。我說我們那邊不用怎麼照顧,一年四季都還是常青的。她聽了有感而發,對我說,妳就像是這盆嬌貴的台灣米蘭,妳想當一顆土生土長的土豆,可是妳不可能。

在城市我渴望當一朵山花,等到來到山上,卻發現自己只是個台灣米蘭。我的根還沒長穩,就在抱怨周圍的土壤,讓自己不能發芽,開花結果。

待了整整一年,看到陝北一年四季自然界驚人的變化嗎?春天的冒新尖,發願,夏天不知害臊的歡歡喜喜密密麻麻,怒放狂生。秋天由老綠死綠轉為金黃,再將金黃慷慨捨落一地,全面改版升級2.0。直到冬天強壯抵禦,堅硬生挺。欲望、奮進、蛻變、堅守,實為生物界的自然道理。循環反覆的歷程,貌似默然無語,樸素無華,實則早已脫胎換骨,常轉自新。反觀人的一年是否有像自然界一樣強的生長力度?

回想起自己過去的生活,工作、疲憊、休閒、麻痺,城市文明的巨輪何以輪轉成如此萎縮的迴圈?運轉的速度是這樣快速,不斷推陳出新,目不暇給,然而我始終有一種感覺,覺得自己是在原地踏步。如今帶著文明舊有的軀殼,我跑到黃土地,以同樣麻痺的心發句牢騷,問這裡帶給我什麼意義。只是我為黃土地作出了什麼貢獻?來了四年,唯獨的貢獻,只是在茅廁裡留下一坨坨實實在在的天然肥料。

下放到平凡

回想起剛來,我還曾經誇下海口要「認養」土地、「解放」農民。然而,最後究竟是誰被認養了?又是誰才需要被解放呢?農民的公平正義何嘗需要你來伸張?人家好端端幹活呢!心不累。唯獨我時刻懷疑自己的生活不夠崇高,時刻被無以名狀的生活意義給束縛。這樣活著的心,被思想五花大綁,比農民還不自在。為什麼活著,需要這麼多的意義來支撐你?

農村不需要我,而是我需要農村。我要尋根,尋找自己的價值與意義,結果尋到的是自己的自大和無知。回頭來看,我要「認養」的土地,我要「解放」的農民,其實一直在養育著我,而我卻忘了扎根、感恩。

你願意去改變體制,還是改變自己的體質?你願意去革別人的命,還是去革自己的命?

我可以說說我的心路歷程,我怎樣拋棄了燦爛似錦的前途來到陝北,放棄什麼工作和薪資,來這裡吃了什麼苦。然而這些個人奮鬥的故事,與面前低垂飽滿的小米相比,似乎顯得蒼白無力。又或是午後微微的光線射向庭院,蔣嫂獨坐著撕豆角的畫面,永恆如山裡的石獅子,靜靜眺望著村子。

這樣的生活是如此平凡,但也讓他們奉獻了一生的力氣。

我可以書寫我的信天遊,但是這樣的歌,卻比不過他們心裡吟唱的信天遊,來得揪心,來得深刻。對於命運,他們不去質疑,更多的只是默默承受。

於是我只能不知疲憊地,一次一次畫著他們的臉,想著他們的莊嚴。這是我從他們身上學到的,也是我唯一能奉獻給這片土地的。

革自己的命。下放到平凡,看看當下,實實在在做好自己的本分,這反倒就是扎根,反倒就是一種樸素的革命。

(摘自《種畫的人》,皇冠出版)

作者簡介

廖哲琳

1983年生,台灣台中人。台灣大學哲學、外文雙修學士,美國伊利諾香檳大學哲學碩士。入選第7屆「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並以此為契機前往中國陝北,旅居黃土高原寫生繪畫,體驗生活。

曾多次舉辦個人畫展,包括「慢步中的速寫──廖哲琳創作個展」、「理想還埋在土裡──廖哲琳水墨創作個展」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