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突的風景線 下 挑戰都市治理

文/黃名璽、黃自強、韋樞、陳俊華 |2018.03.04
1679觀看次
字級
京都業者配合法規,將招牌修改在限制範圍內,並盡量用與周遭建物協調的顏色,讓招牌能融入地方特色。圖/黃名璽
圖為台北市西門町一隅,廣告招牌大小橫豎不一,十分凌亂。圖/吳翊寧
新加坡植物園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也是全球首起獲此殊榮的熱帶花園。圖/黃自強

文/黃名璽、黃自強、韋樞、陳俊華

日本

重現古都風貌 日本京都嚴格限制招牌

日本京都傳統市容過去也曾被店家大小招牌破壞,後來透過嚴格的法規一一拆除,或修改成配合古都風貌的樣式,初期業者雖叫苦連天,但從觀光客一致好評來看,這樣的努力有其必要。

京都招牌限制一絲不苟

從尺寸到用色無所不管

日本京都二○一四年九月一日正式實施《屋外廣告物條例》後,市內所有廣告招牌都須符合條例規定,大小、高度,甚至連用色都鉅細靡遺規範,違反條例就會受罰。

這樣的規定初期當然造成業者反彈,因為要撤掉原有招牌,重新製作符合規定的招牌,增加業者不小的負擔。

學者認為,與業者的權利相比,公共意識過去較未受到重視,像京都這樣強制規範都市景觀,全日本都應該要學習,才能展現出地區特色。

《產經新聞》報導,八坂神社附近的便利商店,外觀設計相當日本風。業者說,選擇跟風景協調的顏色,融合街道及民眾傳統生活方式,是他們的基本態度。

位於祇園一角的物流業者服務中心,也改成京都民家風格,在入口處設置暖簾。業者說,許多觀光客來這裡拍照,也提升了他們的形象。

到京都觀光的日本上班族說,太多炫目的招牌會破壞京都風情,沒有招牌看起來清爽多了。

京都本來就對違法招牌採取相當嚴格的管理方式,但因一九八六年的泡沫經濟,許多商家開始鑽漏洞架設炫目的廣告招牌。京都市為維持景觀,研究制定更嚴格的規範,二○○七年正式修正《屋外廣告物條例》。

條例給予業者七年緩衝期,二○一四年九月一日正式上路。京都市政府在正式實施前做了調查,在全市受規範的四萬五千六百件招牌中,有兩成約八千九百件違規;但與二○一○年的七成違規相比,確實改善不少。

修改招牌所費不貲

保留古都景觀:無價

對業者來說,拆除或修改招牌所費不貲。根據招牌大小及設置場所不同,費用從十多萬日圓到數千萬日圓不等,許多業者沒錢修改,只好把招牌拆了。

站在觀光客與市府立場,能看到乾淨的傳統街景當然很開心,但對業者來說,不滿的聲音也不少。

根據報導,從大正時代就經營棉被店的六十五歲業者說,市府直到寄來規範通知前都沒有任何說明,他雖然自費拆除招牌,但也批評市府手段太高壓。另一位經營飲食店的男性也說,客人常找不到店家,這樣嚴格規範招牌對店家來說並不是好事。

不過,做生意的人最懂「窮則變、變則通」,那就把招牌放在室內。

這種被稱為「特定屋內廣告物」的招牌,主要是擺在窗邊或門口,可讓外人一眼看到的室內招牌。設置室內招牌雖也須向市府申請,但限制不像戶外招牌那麼嚴格。

京都以日本傳統風貌吸引不少觀光客造訪,嚴格限制招牌林立確實是維持市容不可或缺的手段。且從到京都觀光的人數與日俱增來看,有沒有光彩奪目的招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京都特色在揮別凌亂的招牌後得以重現。

台灣

台灣人重私利輕公益

城市偉大難以期許

台北市主要大馬路兩邊的大樓看起來很氣派,但拐進小巷子,卻是另一個充滿違章建築、頂樓加蓋和鐵窗外凸的雜亂世界。「大家印象中的台北市,用敗絮其中來形容並不為過」。房產專家認為,這就是台灣習於將私利放在公益之前的結果,不透過全面都更和嚴格執法難弭亂象。

頂加違章、電線亂拉

天龍國市容敗絮其中

在台北市文山區老公寓租屋的陳小姐表示,既然頂樓住戶人人想加蓋,何不乾脆將鐵皮做得漂亮一些;廣告招牌大小橫豎不一,令人眼花撩亂,台北市廣告招牌管理辦法為何不管用?有線電視、電力、電信的電線全混在一起,不僅在巷弄裡亂拉,甚至還跨過大街上空對拉,溝渠管道工程不是將電線都地下化了,為何沒有還市民一個乾淨的天空?

陳小姐對淡水河另一頭的新北市三重區和蘆洲區更不解,為何騎樓永遠被商家堆滿雜物,行人走到一半還得借路慢車道,繞過障礙物後才能勉強回到騎樓內行走?為何機車永遠都是橫豎隨便停?

住商不動產企畫研究室主任徐佳馨直言,除了政府對城市缺乏長遠規畫,台灣人習慣將公眾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後,造就城市景觀破碎的狀態,無論是舉目可見的違章、鐵窗,抑或是推動困難的都市更新,無一不是這樣的結果。

徐佳馨指出,在「個人方便」的結果下,雖然法規有明定,卻因為政府稽核人力不足,加上過去關說文化盛行,出現許多灰色地帶,這些標的物轉移,或是規定改變後,不論是持有者、接手者,甚至房地產相關從業者,在產權調查與定價上陷入無所適從。

她認為,城市風貌是由住在其中的全體居民意識決定的,當CP值成為思考主軸,自然也難以期許一個城市能夠偉大。

中信房屋副總經理劉天仁表示,台北市老屋數量居全台之冠,老社區一定有這種便宜行事,私人利益放在公共利益前面的事,但經過都更重建或重劃後,便以新的都市規畫來設計,新大樓都有管理委員會,杜絕許多舊社區才有的違章、違法私利行為。

劉天仁認為,政府正在檢討都市更新條例修法,須增加誘因,才能加速台北市逐步全面都更,一舉解決老屋不耐震的居住不安全、市容髒亂破舊問題,提振都市經濟和競爭力,同時也應嚴格執法,才能打消民眾僥倖念頭,消弭敗壞市容的惡因。

催生景觀法功敗垂成

邱文彥:現在是好機會

「現在是一個好的機會」,前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邱文彥說,曾在第八屆立委任內推動《景觀法》立法,最後因土木、結構、建築技師間牽涉利益分配,立法失敗。

《景觀法》最早是前行政院長游錫堃任內提出,現在有幾位立委有興趣,不久後可能會再提案立法。邱文彥表示,政務委員張景森曾任教於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對這方面很有概念,促成立法應不是難事,他相信不同利益是可以調和的。

回想起二○一五年草案在立院內政委員會審查過程,場外抗議團體高喊要邱文彥下台,邱文彥說,「那次雖然不是很愉快,立法也失敗」,但台灣還是需要《景觀法》。

最主要的爭議是從事景觀的專業人員「景觀師」,其與土木、結構、建築等技師都有疑慮,「主因來自利益分配」,過去招標案都要經技師簽證,景觀從業人員必須依附在土木、結構、建築之下,讓他們分一點利益,但也對景觀從業人員不公平。

邱文彥表示,景觀專業人員所受的訓練不一樣,對景觀美學、生態環境的了解,是其他技師所不足的。執業不是去爭奪權力,而是在土木、結構、建築等業務之上,有一個統籌、協調更好的規畫。景觀師負責的就有點像樂團的總指揮一樣,是統籌、協調的角色。

他也說,一個地區經景觀師協調後,建築師做建築規畫,土木結構、水土保持就做他們的事情,並不會產生業務衝突。而《景觀法》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對現有自然景觀、都市格局、文化古蹟予以保存;另一是對於都市窳陋、破敗地區,該如何重新去打造。

邱文彥表示,土木、結構、建築等技師公會極力反對立法,但有趣的是,這些公會裡也有很多人贊成,如「建築改革社」就極力贊成,建築師也分為兩陣營。他認為應該更宏觀地來看,回歸《景觀法》精神,追求整體環境的調和,將來景觀要整合得更好,不是只看一棟建築。

新加坡

新加坡打造綠色之城

花園城市美名不脛而走

新加坡被外界視為東南亞的小紅點,國家雖小卻展現強勁的政經發展力道,井然有序的都市景觀更凸顯出這個小紅點的城市美學,「花園城市」美名享譽國際,成為吸納外國移民及觀光旅遊的最佳金字招牌。

達士嶺空中花園

城市美學重要印記

「整齊乾淨」是大多數商務或國際旅人從樟宜機場前往下榻飯店途中的第一印象,櫛比鱗次的高樓大廈、筆直乾淨的街道,道路兩旁綠油油的路樹讓人彷彿置身綠色的溫室,而非冰冷的都市叢林。

新加坡的都市景觀字典中,絕對看不見「髒亂」兩字,舉凡違章建築、頂樓加蓋、鐵皮屋、鐵窗、老舊腐蝕的大樓外牆、凌亂暴露的電線,這些其他國家常見的亂象在新加坡通通止步,取而代之的是整齊畫一的政府組屋(國民住宅)、私人公寓、亮麗如新的大樓外牆,讓初訪新加坡的朋友們為之驚豔。

最深入觀察新加坡都市市容的方式,莫過於親自走訪政府組屋。「新加坡有許多狀似方格、五顏六色的建築物,這些並非辦公大樓,而是一般住宅。」新加坡對組屋管理有嚴格規範,諸如不能任意破壞外牆結構裝潢,侵占公共空間,就是要保持外觀的整齊畫一,定期清洗則是讓組屋外觀永保「年輕」的重要祕訣。

達士嶺組屋堪稱是新加坡地標之一,空中花園連接組屋的七棟大樓,成為鳥瞰花園城市的最佳選擇,曾獲最佳高層建築獎和世界建築節的獎項,不僅讓在地人引以為傲,也是新加坡城市美學的重要印記。

熱帶小國綠意盎然

植物園登錄世界遺產

新加坡雖係彈丸之地,但全島的綠化工程讓這個熱帶國家實質「降溫」,忘卻赤炎炎的太陽威力。新加坡栽種逾一百五十萬棵路樹,主導了花園城市面貌,讓都市景觀更為可親。尤其,占地七十四公頃的新加坡植物園,無異是花園城市中的最大亮點,廣闊的綠地裡花木繁盛,不僅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名錄中的世界文化遺產,也是全球首起獲此殊榮的熱帶花園。

快速便捷的地鐵動線及四通八達的公車網絡,讓國際商旅人士和在地人免受塞車之苦,能輕鬆往返,享受克拉碼頭及駁船碼頭的美麗風光、濱海灣花園等灣區景致。

新加坡整體乾淨的市容,除歸功於完善的都市規畫和基礎設施外,守法重紀的態度讓這座花園城市擁有永續發展動力。新加坡基於都市發展景觀等多方考量,對違規者均有嚴格處罰。因此,在新加坡街頭鮮少見到癮君子隨地吞雲吐霧,飲酒也有時間和場所限制,即便在新加坡工作的外籍勞工均嚴守規定,共同維護花園城市美名。

對新加坡朋友來說,「自身的方便利益」並非最重要的,維持兼具美感、安全機能及整齊乾淨的市容,不僅是維繫公共利益及國家整體競爭力最具體的實踐方式,美好的都市景觀,更是金錢難以買到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