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207】 釋迦牟尼佛傳(2)-37

文/星雲大師 |2018.02.23
1000觀看次
字級
過去佛陀曾在毗舍離獼猴池旁的重閣講堂開示和淨住,圖為印度之僧院遺址。 圖/佛光山提供

星雲大師全集207 釋迦牟尼佛傳(2)-37


釋迦牟尼佛傳
文/星雲大師


制戒的因緣 


佛陀的弟子群中,有著種種不同的人物。假若把佛陀的弟子,一律要求他們都具備聖賢的條件,這是錯誤的想法。佛弟子終究是佛弟子,他們並不是佛陀,自有種種賢愚不肖的分別。
佛陀的教化愈廣,信奉皈依的人愈多,尤以僧團中的分子複雜,自是意料中的事情。
當佛陀在毗舍離國獼猴河邊的重閣講堂說法的時候,迦蘭陀村有一位長者因為有事帶領他的兒子名叫須提那的到重閣講堂的附近來,他聞知佛陀正在重閣講堂說法,因此就順便帶領他的孩子前去聽聞佛陀的說法。
他的兒子須提那聽完佛陀的話後,深受感動,想要依照佛陀的戒法,脫去恩愛的束縛,遠離煩悶和執著,讓生命像虛空那麼自由,讓生活像碧波那麼清淨,所以當佛陀說完法後,他就向佛陀提出出家的要求。
佛陀注目看看他說道:
「你的發心很好,不過,你應該要徵求你雙親的許可,方能在我的僧團中得度;假若你已經結婚,你還要得到你妻子的同意。」
須提那聽佛陀這麼說後,沒有辦法,只得回到家中,要求父母聽許他出家,但是須提那是獨生子,他的父母就生養他一個,無論如何,也不允許他出家,並且須提那是有妻室的人,他的父母總叫他不要再有出家的念頭。
可是,須提那出家的念頭非常堅固,夢寐之間,他都在想著出家的事,最後,他甚至以絕食來要挾他的父母,他說如不准許他出家,他就絕食餓死。
須提那絕食到第六天的時候,父母見到愛子不進飲食,實在不忍心,因此請來很多親戚朋友勸說須提那放棄出家的念頭,但須提那總把這些話當做耳邊一陣風,他根本就沒有聽到。
請來的親戚朋友們,看到須提那這樣繼續絕食下去,一定會餓死,他們反過來為須提那勸說他的父母。他們說讓須提那出家可以保全他的生命,仍然是自己的兒子,不然,無謂的死去,實在很可惜。他的父母和妻子聽了親戚朋友勸諫以後,無可奈何的只得允許承認他出家,須提那就很歡喜的去出家作佛陀的弟子。


●須提那歸鄉犯過


佛陀的僧團中,對於須提那出家的意志這麼堅決,大家都非常佩服,就在須提那出家的不久以後,毗舍離的全國忽然遭遇到饑謹之年,因此比丘們托乞食就成了嚴重的問題。
須提那此刻不由自主地想起他的故鄉,他的故鄉迦蘭陀村是一個有名的物產豐富的地區,他想把比丘們帶去自己的故鄉,藉此機會能讓父母供養同學比丘們,在他以為是再好沒有的事。
須提那帶領一群比丘回到故鄉迦蘭陀村的時候,父母聞訊之下,歡喜異常,他們請求須提那務必要抽空回家一次。
離開和合的僧團,獨自地回到家裡去,須提那為這個問題躊躇起來。他後來想起聽說佛陀當初也回王宮訪問過父王,現在他回家探訪雙親,當然也是尋常的事。同時,他也想到能夠回家一次,雙親一定很歡喜以更多的食物供養給同學的師兄師弟。
因此須提那就決定歸家,家中的父母聞訊大喜,特別叫須提那的妻子化妝,要他打扮得像個千嬌百媚的美人,並教他一些甜蜜的言詞,以便能打動須提那的心。
須提那歸家以後,全家所有的人都加倍的奉承,須提那已經離家很久,他意外的感到家庭的溫暖,家人的親切,終於他又被家庭的恩愛束縛起來。
他和佛陀不一樣,他不能和佛陀相比,佛陀是有修行的解脫之人,佛陀是遠離榮辱的觀念,佛陀的心是不會為聲色的外境誘惑。當初佛陀回宮的時候,父王的慈愛,耶輸陀羅的美貌溫柔,佛陀絲毫沒有放在心上。現在須提那被家人的奉承,不知不覺地生起榮耀的心來,他經過了一段長久時間的禁欲生活,他終於禁不住妻子那溫柔多情的誘惑。
他的妻子柔媚地坐在須提那身旁細聲嬌語地說道:
「賢夫!你出家學道,並不是什麼不好的事,但是,你應該想到你我還沒有孩子,將來誰來繼承宗嗣呢?而且父母見到我們沒有為他們添一孫兒,心中怎不煩悶不安呢?自從你離家以後,我孤衾獨宿,想到你我當初的恩愛,往往從初更流著淚坐到天明。有時,夜闌人靜,明月照進窗來,想到你出家過著寂寞枯燥的生活,我不能陪伴在你的身旁,侍候你的一切,我就感到我沒有善盡妻子的責任。人間的快樂,是沒有再超過夫妻的恩愛,你如果能一方面出家學道,一方面再享受夫妻間的恩愛之樂,那該多麼好!為了我們家族的宗嗣,為了我們需要一個孩子繼承財產權,你當然懂得你心愛的妻子的苦心。」
須提那禁不起他妻子這些甜言蜜語的挑撥,結果,他的心被搖動了。為著生育孩子,他做了淫欲的奴隸,妻子的俘虜,因此犯下波羅夷罪。


●佛為淨僧團制戒


須提那事後也很後悔,一失足成千古恨,他怨怪自己沒有堅決的意志,不能控制住奔放的情感。事後他回到僧團中的時候,已失去本有的精神,大家都知道他被女色誘惑,因此責難就紛紛而來,甚至有人就把此事報告佛陀。
佛陀把須提那叫到座前,問道:
「須提那!你要照實說,你出家以後,是不是又再和妻子同宿了?」
須提那老實地回答佛陀說:
「是的,佛陀!他們對我的責難和批評並不冤枉。」
佛陀很慈和地訓斥道:
「你被愚痴迷失了智慧的心靈,你有這樣行為實在不好。出家學道是超脫生死,你卻仍然為生死的根源絆住,你這樣不能算是清淨行,不是沙門的法,不能叫做依教奉行。你有這種俗情的行為,使未信者不能生信,使已信者容易退心,你不是知道我常常教誡你們要遠離愛欲嗎?我常常教你們要斷除欲的想、欲的覺、欲的熱,你難道沒有聽到我常常讚歎離開欲的想、斷除欲的覺、滅去欲的熱的人嗎?」
佛陀加重語氣斥責須提那,隨後集合大家,制定戒律,並對大家說明持戒的意義道:
「守戒有十種利益,要作出家的沙門就不能不守戒:一、僧團和合故;二、接引僧眾故;三、調伏惡人故;四、慚愧者能安樂故;五、沒有現世的煩悶故;六、沒有未來的煩悶故;七、能令不信者生信故;八、能令已信者增進故;九、能令正法久住故;十、能令清淨心不失故。
諸比丘!不殺生、不偷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是為根本大戒,如有毀犯者,名波羅夷罪(棄罪),就不能和大家住在一起,一定要從僧團退出。如果不能守戒,還俗並不算罪過!」佛陀發出制戒的宣言,這就是正法中制戒之始。
佛陀制定根本大戒以後,仍然有少數的弟子做出違背佛陀教誡的事來,佛陀經過很長的時間,很多的事實,制定四波羅夷、十三僧殘、二不定、三十尼薩耆波逸提、九十波逸提、四波羅夷提舍尼、七滅諍、百眾學等的比丘戒律,比丘尼則有三五○條戒,菩薩有十重四十八輕戒。皈依三寶的在家弟子,則可以受五戒,或六重二十八輕的菩薩戒而作優婆塞及優婆夷。
戒,維繫了僧團的清淨,各人遵照戒律而行,過法制的生活,僧團就是自治民主的象徵,佛陀又規定每半月布薩誦戒一次,集合說戒,使諸比丘都能在清淨戒法之中長養善心。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