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有自己認識的 吳戈卿

文/詹怡宜 |2018.02.11
1264觀看次
字級
圖/詹怡宜(TVBS新聞總監)
圖/詹怡宜(TVBS新聞總監)

文/詹怡宜(TVBS新聞總監)

有人叫他「小孩兒」,一九八○年代初期進入時報體系,在前輩眼裡他是鋒芒初露的熱血記者,靈活刁鑽文采佳,難得對編務與整體呈現也有概念,對新聞興味盎然,年輕不羈的悠哉神情下,其實有不太對襯的認真態度。所以,一九八六年那篇刊登在時報新聞周刊的大獨家「波蘭團結工聯領袖華勒沙專訪」讓他一炮而紅,也並不算意外。那段他和攝影記者以觀光名義輾轉直闖共產波蘭的冒險經歷讓他看見世界的精采,中國時報當時大篇幅登載這篇專訪,更讓戈卿體會把世界帶進台灣的使命價值。不少人記得的吳戈卿,是時報體系出國訪問國際政要、名人的首席記者。

「小孩兒」很快挑起大梁,在自立晚報早報,他是「總編輯」了。從一九八七到九一年重回時報體系之前,他所領導的自立編採團隊是台灣民眾看解嚴、開放報禁與組黨、結束萬年國會的重要窗口。那時的新聞訊息對台灣社會是如此關鍵,吳戈卿躬逢其盛,嗅到社會的變革與媒體的力量。從自立再回到中晚,領風騷的總編輯看得多也看得懂,註定他站在媒體變革浪頭上的關鍵位置。

一九九五年,TVBS新聞台成立的那一年,他成為那位「穿著Armani的總監」,開始投身電子媒體新領域。這位來自大報社總編輯的新電視人一邊翹著腳抽雪茄看電視,一邊用好奇新鮮的眼光學習這個更複雜更立體化的媒體,他進入副控了解電視流程,記下密密麻麻的筆記;聽著老闆描述的媒體大夢,盤算如何轉為具體可行的執行方案。即使一派自在輕鬆,他卻總能瞄到電視上的細節失誤甚或點出編輯方向的缺失,從辦公室裡遞出一篇篇嚴厲的新聞檢討。那個有線電視新聞風起雲湧的年代裡,Armani總監站在浪頭上指揮著因嚮往而陸續加入的編輯記者們一同實驗觀察。

對「Armani總監」來說,資訊提供、電視作業流程、新聞規畫、收視與社會趨勢之間的互動關係,彷彿一個巨大的玩具,他樂在其中。在TVBS,他開創領導全天新聞頻道,嘗試各種新的可能,也曾指揮規畫最大陣仗的香港九七轉播,在三立,他以副總經理身分帶動新聞台收視率,SARS風暴期間坐鎮新聞部每日寫新聞檢討。

認識他的電視新聞人漸漸了解,跟喜歡穿Armani一樣,他真的喜歡玩這個很不容易玩的大玩具,而且是腳踏實地花功夫地玩,他仍然手寫、剪報、大量閱讀、觀察國外媒體策略。特別是置身不斷變革中,新聞媒體產業的功課愈來愈難,媒體環境愈來愈複雜,但如同Armani很貴,雖是挑戰,對他喜歡的事務與夢想的追求上,並不想打折。所以後來有人給他綽號「敗家子」。

「敗家子」的確在媒體產業做過不少實驗。他曾經規畫台灣第一家全彩色印刷的報紙─勁報,首創圖像式編排開創不同的新聞風格;也曾經在Im.tv規畫網路互動電視的發展。他的膽識與經驗,當然也讓他領導經營主要媒體,「吳總」在中視和華視期間,最重視新聞部的發展,而那時他花更多心思開始研讀的,卻是新媒體數位轉型的產業革命,包括在報紙專欄、在學校課堂,字字句句透露出他對這個大夢想的的關注、心焦,與躍躍欲試。

「吳總」職場生涯的最後兩個禮拜在台開。老闆也是不斷築夢的人,老闆談的夢裡他聽見關於媒體那一塊,是自己可以玩的玩具,想做新聞媒體轉型革命的艦隊司令,於是眼裡又閃出光芒。

小孩兒、總編輯、總監、吳總、敗家子……是吳戈卿在媒體職場的探索歷程,我們都有自己認識的吳戈卿,但幾乎都環繞著新聞。而不在新聞圈裡,吳戈卿的球友如此描述他:「他的童心未泯總有一種後青春期的浪漫,隨遇而安則是看盡千帆的透澈,應對進退兼有著老派人的低調和謙和,難得正經起來還是擲地有聲!」

共同點是:回到初心,他是當年的攝影記者高重黎在波蘭採訪火車上所拍的影像:那個好奇探索這段路程,笑得好開心的孩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