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石雕大師 倪東方 一生專注一事 與青石共白頭

魏董華、許舜達 |2018.02.11
1226觀看次
字級
浙江青田國寶級石雕大師倪東方認為,要想把石雕雕成藝術,必須學文化。從石雕廠退休後,倪東方積極研讀唐詩、宋詞、元曲,他說:「一個藝術家,憑自己腦子裡的智慧是遠遠不夠的。他要接受外面的營養。」不論是山上的小溪,還是鄉村的農田,還是現在的電視和網路上,都有值得

文/記者魏董華、許舜達

說起浙江青田,很多人腦海中會出現——「中國石雕之鄉」和「中國華僑之鄉」。

這裡的石頭,被稱為「女媧補天」之遺石,和巴林石、壽山石、昌化石並列中國「四大名石」。

這裡的人,基因中就有「向外遷徙」的特性。從這座中國東部的山區縣城裡,走出的華僑遍布全世界。

九十歲的倪東方沒有像自己的祖輩那樣背井離鄉,而是守著石頭過了一輩子。

「我和石頭有緣,我的一生都離不開石頭,只要能摸摸石頭,我心裡就會安定。」這位被青田人奉為「國寶級」的石雕大師七十多年鍥而不捨地從事石雕藝術,一生情緣,與之白首。

輟學務農 童年與雕刻結緣

很多年以後,倪東方在自己的書齋中,一定會回憶起十五歲輟學後,在田間挑著糞遇到老師那個遙遠的清晨。他壓下頭上的斗笠,蓋著臉,慌忙躲避。當夜,老師來到他家,告訴他「只要長一藝,勝讀十年書」。

這句話改變了他的一生。從一個輟學務農的莊稼漢到現在名滿天下的青田石雕大師級人物,頭頂「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青田石雕)代表性傳承人」等一系列光環。

和很多青田人出國謀生一樣,倪東方的父親早年也在歐洲闖蕩了十年。倪東方出生不到一年,父親再次出國。母親帶著他和兩個姐姐在山裡度過童年。

下河抓魚蝦、上樹採野果,生活雖然貧困,但是倪東方始終在親近大自然。這也為他之後的石雕創作積累下藝術的靈感。

可因為家境貧寒,成績一直優異的倪東方不得不接受命運的安排,十五歲那年輟學回家,老老實實種地為生。母親也很心痛:「我想不到,你小學五年畢業,回家還要拿上鋤頭、草刀。」

看著母親憂慮的面容,倪東方安慰她,「不要擔心,只要我勤勞,不管是種地還是砍柴,我們都會過得好好的。」

直到有一天,倪東方的老師看到他頭戴斗笠,挑著大糞在田間勞作,於是來到家中勸說,「抗戰要勝利了,青田的石雕已經銷往美國,進到美國的花旗銀行,做石雕有前景。你母親是做石雕的好手,不如你也跟她學手藝。」

當天晚上,倪東方就下定決心,要學石雕。從打基礎的鋸石頭開始,倪東方跟母親學習半年多,剛剛學到了一些石雕的皮毛。「沒多久,日本人打到杭州,石雕賣不出去,大家也自顧不上,就荒廢了十多年。」炮火紛飛下,倪東方中斷了石雕的學習,但一直沒有放下心中的這塊「石頭」。

半路出家 三十歲偷師學藝

和石頭的緣分並沒有因為戰爭而終止。

一九五五年,當地縣政府組織成立了青田石雕合作社。二十八歲的倪東方憑藉當年學鋸石的經歷進入合作社。「一開始,我的工作就是鋸石頭,鋸了很多年,一直沒接觸雕刻。」一心想改變命運的倪東方一直暗自偷師。

他每天早上都提前一個小時到廠裡。「趁著老師傅還沒到,先到雕刻車間看他們的作品,揣摩他們巧色和雕刻的技巧。」倪東方說,「哪件石雕,是哪個老師傅雕的,我一清二楚。」

晚上回到家,他獨自在煤油燈下練習石雕。母親有時從旁指點,鼓勵他把石雕學好。

自學了兩年多後,倪東方按捺不住對石雕的嚮往,鼓起勇氣,拿著自己雕刻的菸灰缸和和平鴿給合作社領導看,要求調到雕刻車間工作,並且主動要求把人民幣二十七元的月工資降為二十四元。

他的執著打動了領導。三十歲的倪東方,正式開始學起了石雕。

半路出家的倪東方,為了石雕,下了比別人更多的笨功夫。當時縣裡請了一位「雕山水」的葉老師,來指導車間完成出口任務。倪東方主動把自己雕的山水拿給葉老師請教。

「山水這麼好學嗎?」葉老師臉色不好看,「勉強地」把他雕的山水接過去,幾乎都沒有看。

倪東方並沒有被「嚇退」。「不管怎麼樣,我自己把手藝學好」。他下去潛心雕刻,在半個月裡就拿出了三件山水作品。連葉老師也驚嘆:「沒想到你學得這麼快!」

「第四年,合作社成立了一個石雕創作組,請我當組長。我既要抓生產,完成出口計畫,又要自己搞生產和創作,日夜加班。」他在青田石雕二廠一做就做到了退休。

痴醉於石 萬元戶變萬元石

在青田,關於倪東方痴醉石頭的故事一直流傳。其中,最著名的的莫過於他購買「睡美人」石材的故事。

改革開放之初,倪東方一家拚搏了三年成了當時還比較少見的「萬元戶」。一天深夜,一個自稱是「賣石佬」的男人敲門,頗為神祕地說手上有一塊好石頭,白天不敢來怕被人看到,只敢晚上偷偷來找倪東方。「如果想買第二天準備一萬元(人民幣)。」

「當時一萬元不是小數目,」倪東方回憶,「我和家裡人一商量,這塊石頭非買不可。如果別人買去肯定就會做印章,石頭就糟蹋了。」

當晚,全家把存款湊起來不夠,又把戒指、項鍊都賣了湊出一萬元。「一夜之間,萬元戶變成了『萬元石』。」倪東方笑言。

當時很多同行來看,七嘴八舌議論,有的說雕個美女,有的說雕個臥佛。倪東方卻說,不雕。

當他把寫著「睡美人」三個字的名牌放到石頭邊,所有人都恍然大悟,「還是原石好,雕就是破壞。」

「不能隨便動刀,不能把石頭糟蹋了。我在構思時總想該留不該留,留則如身上肉,削則似地下泥。」倪東方說,不能雕得滿,雕得滿是商品不是藝術品。

倪東方所住的小鎮距離青田縣最好的礦區封門山很近,他熟悉這塊土地上的每一塊石頭。

「青田石是經歷上億年時日聚集天地之精氣而形成的,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珍貴寶石,是不可再生的資源,能與它們相遇是緣分,應該善待、愛惜每一塊青田石。」倪東方說,畫可以反覆畫,但石雕只有一次機會,因為沒有第二塊完全一樣的石頭。

他的創作祕訣 萬物皆有可學之處

倪東方認為,要想把石雕雕成藝術,必須學文化。從石雕廠退休後,倪東方到書店買來了唐詩、宋詞、元曲,如飢似渴地研讀。

「吃飯時想到什麼,筷子放下,拿筆記下。書房、工作室裡有書,甚至連衛生間裡還有書。」倪東方為自己寫了兩句詩——家藏千卷書,未知認幾字。

他常常面對石頭,有時一坐就是一天,看起來一刀未動,其實腦海中已經刻畫了無數回。

「有的石雕作品雖然精雕細刻,但它沒有『魂』,一眼就能看完,它就是一件商品;有的石雕它是創意創作出來的,有一種意境在裡面,看不完,有餘味,那他就是藝術品了。」倪東方說。

處理得好就是寶貝

一九九二年,國家郵電部把倪東方的作品〈花好月圓〉選為特種郵票印制發行,這也是大眾最為熟悉的青田石雕藝術品。

起初,從一位青年手中倪東方得到這塊奇石。「這塊石頭處理得好,就是一件寶貝」,得到石頭後,倪東方閉門謝客三天。

在動刀之前,倪東方總是很謹慎。第一天面對石頭毫無頭緒,只能仔細觀察其結構、質地、紋理。第二天,心中反覆推敲,理出了先動哪塊、後動哪塊的思路,成竹在胸。第三天,小心翼翼地把外面的硬石頭一點點剝離,露出了內裡黃白色的凍石,顏色通透,感覺像個月亮,順勢就想到了「花好月圓」。

倪東方借用石料中的固有色彩,把圓月、牡丹、桃花、小鳥的形象疊化在青田石上,塑造出一幅百花擁月的美麗畫面,鳥雀在花枝間跳躍鳴叫,令人觀後遐思翩翩。

有富商曾為此石開價上千萬元,倪東方不為所動,二○一六年初他將〈花好月圓〉捐給了青田石雕博物館。「這是青田人民的財產,不賣。」

單憑智慧遠遠不夠

如今已安享晚年的倪東方卻依舊閒不下來,每天至少要花兩三個小時雕刻石頭。

「一個藝術家,憑自己腦子裡的智慧是遠遠不夠的。他要接受外面的營養。」倪東方說,不論是在山上的小溪,還是鄉村的農田,還是現在的電視和網路上,都有值得學的地方。

一次,倪東方無意中在電視節目裡看到老舍請齊白石畫畫的故事,對他後來的創作深受啓發。

齊白石畫了一幅〈十里山泉出蛙聲〉,老舍徐徐把畫打開,裡面卻連一隻蛙也沒有。只有一汪小小的山澗,裡面有點點蝌蚪。「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去思、去想那些看不見的東西。」

倪東方一直想給封門山樹碑。「我有兩個母親。一個母親是生我者,是我石雕的啟蒙老師。還有一個母親就是封門山,賜予我五彩寶石,是青田石雕人的母親。」

浙江青田國寶級石雕大師倪東方認為,要想把石雕雕成藝術,必須學文化。從石雕廠退休後,倪東方積極研讀唐詩、宋詞、元曲,他說:「一個藝術家,憑自己腦子裡的智慧是遠遠不夠的。他要接受外面的營養。」不論是山上的小溪,還是鄉村的農田,還是現在的電視和網路上,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