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206 釋迦牟尼佛傳(1)-26

星雲大師 |2018.02.06
1009觀看次
字級
印度竹林精舍。圖/光軍
印度竹林精舍。圖/光軍

文/星雲大師

頻婆娑羅王迎接佛陀住在王宮中,得到無上的法樂,他心中老是想著不知如何報答佛陀才好。

忽然,王舍城的迦蘭陀竹林浮現在他的腦內,那竹林之中,寂靜雅潔,富有園林的優美,在那竹林中建築一座精舍贈送給佛陀,他想佛陀一定也很歡喜。有一天他向佛陀說道:

「佛陀!世間究竟的真理,從佛陀大覺海中流出,我每聽佛陀說法以後,內心總覺清涼。記得在十多年前,當佛陀路過我國的時候,我就看出佛陀不是一位平凡的人物。後來我知道佛陀在伽耶山修習苦行六年,我終日在盼望著佛陀得到正覺以後,就來向我宣教,現在能滿足我的宿願,我真不知如何形容我內心無限的歡喜。

現在,我看到佛陀像是將要離別我的王宮,又要遠遊的樣子,我真焦急得快要張惶失措,我不知如何才能挽留住佛陀,以便我們這些凡愚的人常能親近座前,聽聞正法。佛陀已經知道迦蘭陀竹林是一個清淨幽美的地方,我想在那裡建一座精舍,供養給佛陀長期安住和說法。這是我的誠意,我帶著滿腔殷切的熱望,願佛陀能夠慈悲接受!」

佛陀慈悲地回答道:

「你就開始興工吧!我很歡喜的接受!」

頻婆娑羅王當即傳下敕命,命令臣下迅速的在迦蘭陀竹林為佛陀建築一座精舍。

精舍不久完成,計分十六大院,每院六十房,更有五百樓閣,七十二講堂,定名「竹林精舍」。

頻婆娑羅王親迎佛陀及諸弟子住於精舍之內,佛陀很高興地說道:

「布施是去除貪欲,忍辱是止住瞋怒,智慧是遠離愚痴,布施、忍辱、智慧這三者是能進入涅槃之門的路徑。說到布施,不一定是財寶,見到別人布施,心亦隨喜,將來所得的果報,和布施的人相同。」

佛陀講這話的時候,佛陀的慈祥和靄之光,完全流露在面上。

有的人雖然是知道而沒有力量去布施,可是只要他見到布施的人而心生歡喜,這也和自己布施相同,一樣可以得到福報功德。像這樣的事什麼人都可以做到,因此,接受佛陀的慈愛憐憫,是什麼人都可以的。佛陀是人間一個真正的宗教家,他什麼人都要救度,不限於有金錢財富的人。「看到他人布施而心生歡喜」,佛陀指示的法語,足為千千萬萬年後的我們來深思和讚美!

佛陀帶領著一千餘名的弟子,住在竹林精舍裡,這些弟子們都以佛陀為中心,共同過著像漸漸形成的僧院生活。在佛陀還沒有到王舍城來以前,已有很多皈依佛陀的弟子,他們奉了佛陀的慈命弘化在各方,這時都陸續歸來。當他們走進竹林精舍,看到那些佛陀的眾多的弟子,現在都是如兄如弟,他們每個人都非常的歡喜!

佛陀也很歡喜他們的歸來,和他們一一敘說別離之情,並詢問他們弘化的狀況。

佛陀接受頻婆娑羅王贈送的竹林精舍,在弘化的事業上,一方面得到不少的方便,但一方面卻引起一些人對佛陀開始嫉妒、反感、輕蔑起來。可是,在以慈悲包容一切的佛陀,仍然有著很多人從各方趕來歸投到佛陀的懷抱。佛陀在這初期傳道的期中,能得到竹林精舍是一件大事,但比這更大的事,還是要算得到兩位弟子,一名舍利弗,一名目犍連。他們後來輔佐佛陀將正法教化人間,對佛陀教法的弘傳,其功勞足為我們後人效法、景仰!

舍利弗,本來的名字叫做優波室沙,目犍連叫做拘律陀。他二人有著世間稀少的聰明和學問,起初是共依當時學術界權威的刪闍耶為弟子,後來覺得不夠所學,離開刪闍耶。他二人也各有著一百名弟子,這些弟子也以為除自己的老師以外,再沒有人能在學問和道德上勝過他們的老師。因此在舍利弗和目犍連的心中,就傲然的以為世界上沒有比他們再聰明的人。

(待續)

頻婆娑羅王的皈依 2

佛陀從他大智覺海中流露出的法語,是他認識自己,認識宇宙的真實之言,頻婆娑羅王聽到這裡還不能完全了解,他以帶著驚奇的口吻請問佛陀道:

「哎唷!佛陀!你說沒有我,那麼果報是哪一個來受呢?

大王!你再想一想:誰來受果報呢?我告訴你,還是由眾生自己受果報的。不過所受的果報,這也是如幻的。大王!你應該為自己的幸福打算?抑是為人民的幸福打算呢?你應該為自己的不幸著想呢?抑是為人民的不幸著想呢?究竟哪樣才是王應想的呢?你要知道:當我們的心與境相遇的時候,這只是空與空的聚合。好比石頭與石頭相碰以後發出的火花。大王!火花是石頭的東西嗎?還是誰的東西呢?你照如此去想也就明白。

人間在還沒有生我以前,就已經有我呢?還是死後有我呢?睡眠的時候是我呢?還是午夜醒來時是我呢?心裡沒有掛礙是我呢?還是身體上有故障是我呢?所以仔細的想起我時,不過同於石與石相撞而發出那瞬息的火花,但石頭不就是火花,等於水中有時起了泡沫,但水並不是泡沫一樣。

假若一定要說有我,那又何必要苦苦的修行呢?假若一定要說一切都沒有,為什麼要求解脫呢?老實說,在這個世間上,『我』沒有所作,也沒有作『我』的主宰,一切都在隨著自業流轉而已。

人有主觀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向外攀就有客觀的色、聲、香、味、觸、法的六塵,所以結果生起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識。由於心與境遇合的六識,因此那不如意的煩惱之我也就生起那老病死的循環。貪、瞋、痴的無明,都是起源於這個『我』,好像石頭與石頭相撞擊的時候,有時有火,有時無火,但石和石不相撞時,就不能說石頭是火。大王!這很小的事情,我為了要明白,經過了多年的修行。大王!離開我執,不是容易的事,可是不離我執又是錯誤的、愚痴的、顛倒的。

忘了我而只為一切眾生,再忘了我及一切眾生而進入不動心的領域,把心擴大與宇宙一體時,那就是『我』進入涅槃之時,大王這才是人間本來的實相,那個地方才沒有生死。」

佛陀講到這裡的時候,頻婆娑羅王和一切聽眾,內心清涼,得到無上的喜悅,得到法眼淨。頻婆娑羅王歡喜非常,大眾也感動得流下眼淚,他們都皈依了佛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