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典 藏

路寒袖 |2018.01.22
1481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路寒袖 作家

台中作家有第二個家了。這在全國各縣市中是絕無僅有的天方夜譚。

第一個家是二○一六年八月啟用的台中文學館,開館至今雖然才短短一年多,但早已成為全國知名的景點,前身是日據時代的警察宿舍。日式木造的房舍古色古香,做為文學館,固然合味,但缺點是空間狹小,且難以控制溫度溼度,而博物館至少該有的展覽、教育、研究推廣、典藏等四項功能,前三項雖已順利達陣,唯有「典藏」礙於建材限制無法圓滿。

此事我始終耿耿於懷,先前我有幸參與台中文學館的籌備,算是催生者之一,但該館「先天不足」,心中難免有為善不卒之憾,後來我進入文化局服務,親手接生台中文學館後,如何補遺的渴望更是無時或歇,本來我只期待找個閒置空間改造成庫房,但沒想到竟是天上掉下來禮物,不僅庫房有了,而且可以獨立成一座博物館,更重要的是,這空間對台中而言可是深具歷史意義。

它就是以前的「台灣省立台中圖書館」,幾經改制最後的「國立資訊公共圖書館精武分館」,這座十樓高的公共圖書館位於台中公園旁,我到台中一中念書的前一年完工的,我人生借的第一書就在這裡,那時是何等簇新、巍峨的大樓。但國資圖有了新館後,囿於人力經費,對精武分館的營運實在是力不從心,為了讓館舍能發揮對市民最大的服務,所以應允無償借予台中市政府使用。

因此,台中作家的第二個家「台中作家典藏館」就在精武分館的四樓誕生了,一月十七日正式開放,揭開台中文學界的新紀元。該館的展示空間、多功能演講廳各約有百坪,最值得一提的是尚有全國各縣市文學館所缺的典藏庫,裡面恆溫恆溼可妥善保存作家的文物。

展示空間規畫成八大展區,包含作家群像牆、視覺牆、常設展區、手稿展示區、文物展示區、影音區、文學方塊及數位展演區;首批已收藏了六十位作家,及他們一八四三件的典藏品,有書籍、手稿、照片、文物、剪報、影音等,留存跨越日據、老、中、青、新五個世代的台中作家生命故事,歷史縱深達一百一十八年。

六十位典藏作家包括葉榮鐘、楊逵、姜貴、呂赫若、琦君、孟瑤、陳千武、楊念慈、楚卿、齊邦媛、趙天儀、非馬、孟東籬、杜國清、陳憲仁、江自得、廖輝英、蘇紹連、洪醒夫、廖玉蕙、渡也、陳幸蕙、王定國、苦苓、路寒袖、瓦歷斯.諾幹、林沈默、楊翠、甘耀明、劉梓潔等,其中最長者是生於一九○○年的葉榮鐘,最年輕的為一九八三年才出世的江凌青。

若以五個世代作家的書寫工具來說,這六十位作家可說是從毛筆、鋼筆、原子筆、電腦鍵盤至手機手寫板的演化過程。

台中市文化局並從這六十位中,策畫三十人進行第一批影片拍攝,會場中設有影音專區,供民眾欣賞這些作家的身影及採訪。

開幕當日文學界高朋滿座,已逝的幾位作家都有親人代表,呂赫若長子呂芳雄、陳千武夫人許玉蘭、楊念慈夫人李燕玉、江凌青父親江和言。江凌青是我一中的學妹,她念的是美術班,一位才華洋溢的才女,可惜天妒英才,短短三十一年就離開人間了,一月十七日開幕那天剛好是她逝世三周年。而丁潁由他的太太,也是作家的亞媺陪同到場,今年他剛好滿九十歲;丁潁是我念一中時的國文老師楚卿的至友,我在校內聽的第一場演講就是他,他曾經營出版社,名為「藍燈」,除了他自己與亞媺的好幾本散文集之外,我印象最深刻就是還出版了聞一多的《神話與詩》。

雖然台中擁有全國無人能比的兩座文學館,但博物館的首務還是如何吸引民眾入館參觀,所以「台中作家典藏館」絕不會被動的坐在那裡等待別人來申請場地,而是會積極的策展、辦活動。但民眾的參與才是成敗的關鍵,不要忘了,我們有參與文化活動的責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