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台 東南亞篇 緬甸仍受殖民主義遺害

梁東屏(泰國╲東南亞問題專家) |2018.01.19
468觀看次
字級

一八八五年十一月,英國將領普蘭德葛斯特帶領著艦隊沿伊洛瓦底江北上進入緬甸王城曼德勒(瓦城)。當時的緬甸最後一代國王裼袍年僅二十八歲,他是一位幾乎沒有出過宮門的弱君。

英國部隊很迅速地把裼袍和皇后送往仰光,隨後再送往印度強制他流亡。裼袍從此再沒有回過緬甸。不久之後,英屬印度兼併了緬甸,緬甸成為英國在亞洲所兼併的最後一個殖民地,但讓緬甸人更難堪的是,他們是受印度總督管轄,也就是「殖民地的殖民地」。

接著而來的就是殖民者大肆掠奪,曼德勒的王宮金殿幾乎被掃空,被英國當局稱作「土匪」的抵抗運動者大量遭到法外執行。很長一段時間,緬甸成了完全無法律、秩序的亂邦。但這僅僅是開始,英國接著為了滿足其全球市場,對緬甸進行了長達六十三年的自然資源如柚木、石油、玉石、農產品的肆意剝奪。

緬甸歷史學家潭敏就指出,英國殖民主義對緬甸而言,是一場大災難,不但摧毀了地方政治結構,也使得耗費幾世紀才建立起的社會經濟及道德架構產生巨變。

更重要的是,殖民主義造成緬甸分崩離析。這是因為英國在各殖民地都慣用「分而治之」的手段。英國殖民者在緬甸設置了許多「邊陲地區」,又將這些邊陲地區,分割給各少數族裔及占多數的緬族,讓他們彼此牽制。

也就是在英國殖民統治期間,首度發生了主要暴動以及阿拉坎人屠殺印度移民農工事件。

英國殖民政府也引進許多印度人進入政府單位及軍隊。結果從一九三○年開始,緬甸就發生了一連串反印度人暴動。此外,英國人認為緬族人較有反叛性,也對殖民政府較不忠心,於是就刻意讓不少地方的族裔團體進入公務體系及軍隊,藉以抗衡緬族。這也造成居於多數的緬族與少數族裔之間的心結,這種彼此敵視的心態一直持續至今。

緬甸聯合民族聯邦委員會主席奈洪沙就指出,殖民主義催生了緬甸帶有種族意味的民族主義,大批未經規範的印度移民,也為緬甸帶來了新的種族面向及問題。

就目前來說,許多英國殖民時期所制訂的過時、帶有壓迫性質的法律仍然存在,仍然被使用而帶來負面結果。前一陣子發生的路透記者被捕事件,所使用的就是殖民時期法條,引起了緬甸國內及國際一致撻伐。

梁東屏(泰國╲東南亞問題專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