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宗教的心靈講談 ──「談宗教對話」

文/人間社記者陳璿宇 |2018.01.14
1814觀看次
字級
如常法師 圖/人間社
陳嘉隆居士 圖/人間社
謝金汎先生 圖/人間社
楊豫台先生 圖/人間社

文/人間社記者陳璿宇

「你曾跟神對話、跟孔子對話,或是與諸佛菩薩對話過嗎?」佛光山福慧家園共修一月七日在藏經樓法寶堂,講座主題「跨宗教的心靈講談─『談宗教對話』」。主持人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和與談人中華傳統宗教總會祕書長陳嘉隆、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副所長謝金汎、真福山社福文教中心主任楊豫台等人進行宗教對話,從稱呼到教主、從教主到教義、從教義到融和,彼此激盪出生命的火花,並透過佛光祈願文與天主教祈禱文,讓在場數百位聽眾感動無限。

如常法師表示,世界上宗教非常的多,比較宗教學將「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合稱世界三大宗教,另外還有猶太教、印度教與民間信仰等。有人見到出家人,不知要如何稱呼,有一回,他到大陸,信徒稱他「師父」,旁邊的廚師直問「有什麼事?」在大陸司機、廚師等都稱呼「師傅」,稱呼其實很重要。如神父、牧師、道士該如何區分,此次宗教對話,即是探討從稱呼到教主、從教主到教義、從教義到融和。

陳嘉隆談起,三十多年前碰到人生困難,讓他從民間信仰轉為佛教徒。在佛光會服務二十六年卸下重任後,心想「一門深入」,但因緣際會,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舉辦世界神明聯誼會,成立「中華傳統宗教總會」,我又參與其中。大師是位心胸開闊的宗教家,前年有七百多間宮廟,二千多尊的神明一起在佛陀紀念館聯誼,創下世界金氏紀錄。

陳嘉隆表示,去年世界各大宗教齊聚佛陀紀念館,包括法國猶太教、英國伊斯蘭教、巴西最大天主教聖母院黑聖母,還有香港黃大仙、馬來西亞、菲律賓聖嬰、聖母、聖父,以及台灣的宮廟媽祖、千歲、王爺都來交流。大師打開宗教的門戶,更透過科技網路直播,讓全世界看到各大宗教的融和交流。

有關「儒家與道教的信仰特色,與現代人的民間信仰生活」,謝金汎提及,道教比較接近民間的信仰,儒家尊崇聖賢,彼此稱呼「前賢、後學」;佛教則自稱「末學」;道教稱呼「道士」、「道長」。

謝金汎還指出,東方宗教強調「內修」,西方則強調「外學」。從《周禮》可了解儒家重視儀式──「祭天地、祭四季、祭祖先、祭聖賢」,主要的信仰對象「天、地、君、親、師」是講倫理道德。道教的信仰對象有三清道祖、帝王與母娘、星宿與自然神、仙真與功國神祇。道教的儀式有「平安符、點斗燈」。儒家與道教的特色是「多神的信仰」,強調違背倫理會被天譴或神明懲罰。

楊豫台敘述猶太教、天主教與基督教和東正教的歷史淵源,從「因為神就是愛,愛最大的極致就是信仰」說起。三千多年前以色列、巴基斯坦的猶太人發展猶太教,其詩歌文獻即是〈舊約〉。而耶穌的理論「以父愛,愛一些弱者」,如天主教的教宗常講「愛最小的弟兄,即是愛我。」

楊豫台表示,天主教在全世界有十二億信徒,七十幾萬神父;從六千位主教選出一百二十位樞機主教,再從一百二十位樞機主教選出一位教宗。基督教教派龐雜,當耶穌被門徒陷害時,說:「父啊!原諒他們吧!」後人把耶穌所說的話編成《新約聖經》,後來又把猶太教《舊約》與《新約聖經》結合為《聖經》。

天主教強調「信、望、愛」,充滿積極面與正能量,天主教祈禱文「主耶穌!求您請可憐我!」正如淨土宗念「阿彌陀佛」,藉由修持淨化心念。

如常法師提及,人類的生存必須靠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物質生活可以把肉體養好,但精神生活讓人更加的充實。佛教徒每天的修持,三皈依、發四弘誓願、睡前懺悔文與普賢警眾偈,都是佛教徒重要的功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