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智人 1 諾佛葛瑞茲 伸出援手 實現大同

楊慧莉 |2018.01.13
742觀看次
字級

文/楊慧莉

人生在世,不過數十寒暑,如何過得好,考驗每個人的智慧。即日起推出生活智人系列,為讀者挖掘世上發人深省的生命故事。故事中的主角有些逐夢踏實,有些則因遭逢困境試圖找出解決的方法,有些甚至把「美好人生」當作畢生研究的重要議題……不管哪一種,他們都直視生命,努力活出有智慧而無悔的人生。本系列打頭陣的是諾佛葛瑞茲的故事。她在遠遊他鄉工作之際,看到一個小男孩身上所穿,竟然是多年前母親拿去回收的衣物,此生命連結讓她更加確認要投入公益之路……

實現自我
藍毛衣的啟示


賈桂琳.諾佛葛瑞茲(Jacqueline Novogratz, 1961-)出生於美國,為家中的長女。

她先後拿到維吉尼亞大學經濟和國際關係學士學位,以及史丹佛商學院的企管碩士學位。

不為五斗米折腰

諾佛葛瑞茲畢業後,學以致用的投入金融業,在美國大通銀行擔任國際信用分析師。服務期間,見識到富人可以輕易貸到巨款,然後拿來做不當的運用,窮人卻半毛錢也借不到,即便可用以改善生活,創造更大的價值。

雖然諾佛葛瑞茲喜歡銀行的工作,但她更希望把錢借貸給窮人。不過,大通銀行當時不打算這麼做。儘管銀行提供優渥的工作條件和薪資保障,但幾經思索後,她決定忠於自己的人生志趣,而不顧家人的反對,掛帥求去。

諾佛葛瑞茲在一個非營利組織找到合適的工作。此組織旨在藉由非洲開發銀行的平台,培育地方機構,促進西非的經濟發展。

在對當地語言和人文知識不甚理解的情況下,諾佛葛瑞茲風塵僕僕的來到非洲,先是落腳於肯亞。八零年代末期,她成為世界銀行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顧問,協助成立了盧安達的第一家微型金融機構。

冥冥之中有安排

在盧安達工作期間,諾佛葛瑞茲一天漫步於首都基加利市,發現有個男孩身上穿的藍毛衣似曾相識。兒時,她也有件類似的衣服,後來因長大穿不下而被母親拿去回收了。抱著懷疑的心情,她叫住男孩,上前檢視,結果衣領處出現了自己小時候手寫其上的名字。

這段奇遇讓她體會到地球上的每個生命都緊密相連,也因此猶如一個隱喻般的,要她對第三世界的窮困者伸出援手。

後來,她寫了一本充滿自傳性色彩的書,描述自己如何從金融業邁向社會企業的心路歷程,書名即以「藍毛衣」命名(The Blue Sweater: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in an Interconnected World)。

成立聰明人基金

諾佛葛瑞茲曾在盧安達經營烘焙坊,提供當地婦女就業機會,但過程中發現這種做法並不可行。婦女每天僅賺取微薄的薪資,但烘焙坊每月都有不小的虧損,需由善款填補。

於是,她決定改弦易轍,在二○○一年成立「聰明人基金」(Acumen Fund),這是一種將傳統投資基金和慈善捐款融為一體的運作方式,主要是透過貸款或股權,投資開發中國家的創新企業,這些企業必須以創新的方式為窮人謀福祉,以低價提供民生必需品,如負擔得起的房子。

除了挹注資金以外,「聰明人基金」亦提供企業管理和人力資源方面的服務,以協助創新企業成長。目前的投資組合主要以水資源、健康、能源、住房、農業和教育為主,服務範圍集中在南亞和東非。

投入社企受肯定

在諾佛葛瑞茲的領導下,「聰明人基金」已服務了全球一億兩千五百萬的低收入貧民,窮困者藉由其所投資的創新企業取得基本物資需求。另外,她還監督推出了「聰明人基金」的獎學金計畫,目的在培育新世代的社會領導人。

二○一○年,諾佛葛瑞茲因她的社會企業投入和《紐約時報》暢銷書《藍毛衣》,而獲得安永年度企業家獎。當年,她還因《藍毛衣》獲頒南加州沃佛德學院的榮譽學位,此肯定給了她靈感,促使她成立「藍毛衣讀書俱樂部」。旗下有個「藍毛衣挑戰」計畫,肯亞奈洛比的一些青年組織用此計畫,嘉許當地三個社改表現最好的團體。

至此,諾佛葛瑞茲已經靠著一個凡人所具有的信念、勇氣、毅力和創意,完成非凡之事。

有效資助
鼓吹善的循環


有別於一般的投資,「聰明人基金」的投資成效並非立竿見影,少說也要十年左右,諾佛葛瑞茲因此也將這種資金取名為「耐心資本」(Patient Capital)。這種資本的運用不在追求高報酬率,而在催生讓貧民自立的創新企業。這些企業不把窮人視為被動接受施捨之人,而是可解決自己問題和自己做決定的改革因子。待成本慢慢回收後,「聰明人基金」再投資其他創新企業。

背後深層理念

如果有人想利用「耐心資本」急功近利,諾佛葛瑞茲表示,基金會並不歡迎,因為他們想要合作的對象是,那些能將人民和地球福祉放在首位的企業。與其尊崇那些用資本創造更多財富的人,他們寧可找到能善用他們的資源並用以正面改變世界的個人。他們堅信,唯有投資這些有識見的個人、尊崇他們、為他們喝采,給他們應有的地位,世界才能改變。

成立十年後,「聰明人基金」已在五十家公司身上挹注了五千萬美元的資金,那些公司又投入兩億美元到一些漸遭人遺忘的市場,像是孕產婦保健、住房、急難救助、太陽能等產業。他們相信,一旦人民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就能更自信而有尊嚴的解決自己的問題。

投資大度之人

「聰明人基金」所投資的個人都是一群有識見的大度之人。這些人無私,懂得分享,最重要的是他們都想改善社會。有趣的是,有一年,諾佛葛瑞茲在一天內見識到兩個世界,一個充滿暴力,另一個深具超越性。

那天,她在巴基斯坦的拉合爾,目擊兩間清真寺遭自殺炸彈攻擊,原因是裡頭做禮拜的人來自伊斯蘭教的某個教派,但伊斯蘭基本教義派懷疑他們的正統性。結果,一場轟炸不僅奪走了上百條性命,也連帶製造了更多的仇恨、憤怒、恐懼和絕望。

但二十四小時內,諾佛葛瑞茲前往清真寺十三英里外,去會晤阿斯蘭(Jawad Aslam),他是「聰明人基金」的投資對象,也是一位大度之人。

阿斯蘭的理想

阿斯蘭出生和成長於美國巴爾的摩市,從事不動產,九一一恐攻後前往巴基斯坦,想要有番不同的作為。頭兩年,他沒賺到半毛錢,但他師從巴基斯坦住房開發業者西迪基(Tasneem Siddiqui),夢想用「耐心資本」在一片荒蕪之區建造一處住房社區。他不斷付出,但仍堅守道德標準,拒絕賄賂。他花了近兩年時間才得到土地的註冊。

而今,阿斯蘭建造出一個美麗的社區,有兩千人居住在三百間房子內。社區機能齊全,有學校、診所和商店等等,但只有一間清真寺。於是,諾佛葛瑞茲就問阿斯蘭,面對一個多元社區,要如何駕馭,誰可以在周五使用清真寺?

阿斯蘭回答:「說來話長,不過最後社區領導齊聚一堂,覺得只能相互扶持了。他們決定選出三個德高望重的教長,由他們輪流主持周五的禮拜,於是整個社區裡的所有教派都可坐在一起做禮拜,包含向來水火不容的什葉派和遜尼派。」

拜阿斯蘭之賜,教派間的矛盾獲得消弭;也託諾佛葛瑞茲之福,阿斯蘭才能在異鄉有番不同作為,用同存共榮的普世價值,對抗對立與仇恨。

拋磚引玉
呼籲共襄盛舉


儘管諾佛葛瑞茲成立「聰明人基金」的目標是以企業經營的方式,對抗全球貧窮問題,但她最大的希望是拋磚引玉,讓更多人加入改革、改善社會的行列,以此成為度人度己的大度之人。

貧民窟的故事

事實上,諾佛葛瑞茲身邊不乏大度之人,他們常用小小投資激出驚人潛力。舉例而言,「聰明人基金」機構的一位合作夥伴蘇哈卡(Suraj Sudhakar)是一位有德行之人,他常設身處地的完成手邊任務,像是曾跟一群來自全球最大貧民窟「肯亞的基貝拉」的年輕人共事,他們一起為貧民窟的上百人成立了讀書俱樂部,因此博覽群書,開始對自身和世界有了不同的想法,也著手擬定一些商業計畫,最後還想弄出一個類似TED的公益平台,發表他們的世界觀。

諾佛葛瑞茲有機會接觸到這些年輕人,得知他們成立平台的初衷是,厭倦了社區內僅有的工作坊全都把焦點放在愛滋病問題上,但他們想發揚的是,貧民窟社區美麗的一面,如他們也有不錯的攝影記者、藝文人士、塗鴉藝術家、教師、企業家等。

諾佛葛瑞茲從這些年輕人身上學到很多,其中一位跟她說:「我們本來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現在覺得可以有所作為了。」讓她不禁感嘆,「我想,當我們以為金錢收入是人生的關鍵時,我們都錯了;其實,作為人類,我們真正想要的是,看到彼此。」

好領導如稻穗

諾佛葛瑞茲的社會企業造福窮人之餘,也挖掘和培養了許多真正有為的領導者。其實,在當今經濟、環境、排外等問題層出不窮的世界,有為的領導人極具關鍵。除了上述的蘇哈卡,諾佛葛瑞茲的另一個合作夥伴拜魯夯加(Josephat Byaruhanga)也很有悲天憫人的胸懷。他在烏干達的農業社區服務。有一回,他語重心長的跟諾佛葛瑞茲說:「我真的覺得要非常謙卑,特別是跟非洲女性溝通時,我常忘了要傾聽……現在我知道,好領導就要像稻穗那樣──當稻穀成熟後,亭亭玉立,伸向天際,準備餵養全世界,但在收割前,稻穗就感恩謙卑的垂向它來自的大地。」

曾接觸過無數好的領導者,本身亦是領導人的諾佛葛瑞茲,聽了拜魯夯加之言,讓她更加確信,在這詭譎多變的世道,我們需要的領袖除了有道德良知和膽識外,還需謙卑為懷,能不斷學習並懂得傾聽。

一起改寫歷史

諾佛葛瑞茲走訪世界各地,常與學生、專家等族群交換意見,也因此聽出許多人心中的矛盾。他們看不慣世道,想要有所改變,活出有意義的人生,但又不知從哪裡做起,也不想讓親朋好友失望,更擔心跟她一樣投入公益後會失去該有的社經地位。但諾佛葛瑞茲總是這樣勸年輕人,「你的工作不是要盡善盡美,而是要善盡人道,而且想要有所為就得有所犧牲。」

諾佛葛瑞茲認為,處於紛亂的世界,有些人憤世嫉俗,怨天尤人;有些人卻寧可拿出道德勇氣,奮力一搏。選擇前者,可能走起來較順,卻也充滿怨懟;選擇後者,可能覆滿荊棘,卻是一條充滿愛、超越而有盼望的道路。

她希望有更多人行義人之路,一起改寫歷史,在伸出援手幫助窮人之時,也一起落實眾生平等的理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