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會觀察 世界最大規模技職教育正翻轉

文╱記者劉開雄、陳健、陳席元等 |2018.01.06
1718觀看次
字級
模特兒展示參賽校服設計作品。圖╱新華社
在昆明舉行的「世界青年技能日」主題活動上,學生展示大理扎染工藝。圖╱新華社
學生展示焊接機器人技術。圖╱新華社

文╱記者劉開雄、陳健、陳席元等

目前,中國大陸二十一個省(區、市)制定了職業教育條例、實施辦法,四個省制定了中等職業教育條例,形成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框架,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進,逐步走出一條具有特色的職業教育發展道路。

中、高等職業教育如今已成為大陸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過去二十多年來,開設近千個專業、近十萬個專業點,累計為各行業訓練出一點三七億名合格畢業生。由於人才培養的品質穩步提高,中職(國中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十年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其中畢業半年後的就業率更超過九成。高速鐵路、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快速發展的行業,新增技術技能人才有七成以上來自職業學校。

另一方面,在學校這一端,免學費政策照顧的學生達百分之九十以上,更有百分之四十中職學生、百分之二十五高職學生領取助學金。

行動:廣闊的天地

有為才有位,職業學校以實戰贏得了尊重,也取得豐碩成果。以河北省曹妃甸工業職業教育集團為例,這是河北省第一個區域性、跨工業的職業教育集團,由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曹妃甸生態城、南堡開發區與相關企業、職業院校共同組建而成,「企業參與到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全過程,畢業生用起來就更放心。」

此外,中國大陸機械企業目前共有七萬九千家,占工業企業數百分之二十二點四六;資產總額、主營業務收入與利潤總額在全國工業中占比約二成左右。然而,自主創新能力弱,低端產能過剩,整體競爭力不強。其中技師、進階技師僅占百分之八左右,遠低於已開發國家百分之三十的比例。人才已成為機械企業轉型升級的瓶頸。二○一四年成立的大連機床現代製造職教集團,整合上下游企業與數十所院校。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則是高職首家省級大學科技園,專利及軟體著作一千二百三十項,學校積極引進工匠精神和創新創業意識。

職業教育「中國風」也吹向海外。 二○○九年,埃塞—中國職業技術學院招生,二○一六年,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在泰國建立「魯班工坊」掛牌。二○一七年,保加利亞和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籌建的職訓中心在第二大城市成立。

挑戰:向目標出發

當前,大陸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國際上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蔚然成勢,人才要素成為贏得競爭的關鍵。加快發展職業教育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為緊迫。

專家認為,職業教育需要持續改革創新,加快提升現代化水準,進一步增強與經濟社會和人民群眾需求的契合度。要著力解決一些制約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支持職業學校辦出特色,引導學生走多樣化成長道路。

二○一七年九月,中國大陸出台《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提出職業教育要以就業為導向,與經濟社會需求對接。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職教中心主任邢暉表示,如今已有愈來愈多「校中廠」、「廠中校」湧現出來:職業學校和企業共同開發專業、共同研發產品,一些學校成立大師工作室,透過政府購買等方式,聘請部分企業的一線技術和管理人員為專職或兼職教師。

根據大陸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二○一六年,職業教育經費總投入為人民幣四千零五十一億元。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畫、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等一系列重大工程,打造了一批骨幹學校、骨幹專業,培訓了一批骨幹師資,中央財政為此投入人民幣近七百億元。

難題:適應新變化

二○一六年發布的大陸勞動力市場技能缺口研究報告顯示,在全球化和信息化過程中,中國大陸正處於從產業鏈低端的「世界工廠」向高附加值產品生產過渡的階段,高技能勞動力供求缺口日益擴大。

「一些職業院校的教育方法與育人模式無法很快適應這些新變化,從就業市場就可以看出來,一些企業高薪也招聘不到自己滿意的技能人才。」邢暉認為,大陸產業轉型,製造業走向高端,職業教育也面臨新環境、新挑戰。

據大陸教育部、人社部和工信部發布的《製造業人才發展規畫指南》預測,到二○二○年大陸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領域人才缺口將達三百萬,到二○二五年將進一步擴大到四百五十萬。

部分地方職業院校已開始朝多元化、市場化探索。像是廣西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和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開展深度合作,雙方共同建設的工程機械校企協同發展平台——「柳工—柳職院全球客戶體驗中心」於二○一七年三月啓動,它集教學、職業技能鑑定、創新創業和專業技術交流平台等多項功能於一體,致力於培養工程機械人才。

「這為大陸職業教育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也給職業教育改革創新注入了新活力。」邢暉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