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間 網路霸凌 應受法律約束制裁

文╱周祝瑛(政大教育系教授) |2017.12.14
1127觀看次
字級

文╱周祝瑛(政大教育系教授)

最近有家長向我抱怨小孩遭遇網路霸凌。網路霸凌主要指:使用路散布謠言、留下辱罵或嘲笑的字眼,造成被霸凌者身心受挫等傷害,甚至有人因而輕生,可見問題相當嚴重。

至於為什麼會出現網路霸凌?這好像在真實社會中常常發生大欺小、強欺弱的情況一樣,尤其在網路世界,人們隱身於匿名的保護傘下,許多人的膽子變大了,加上言論不必負責,便認為可以為所欲為,不受約束。

於是只要找到合適的對象,就可以在網路進行無限制的攻擊與霸凌,把平常在現實生活中不敢說與不敢做的事,甚至是壓抑的情緒,統統釋放出來,結果造成對於受霸凌者的傷害,往往不可收拾。

挪威心理學教授歐文斯(Olweus)依照霸凌手段與方式的不同,將霸凌分為關係霸凌、言語霸凌、肢體霸凌、性霸凌、反擊型霸凌和網路霸凌等六大類。網路霸凌近年來備受社會關注。隨著信息科技的迅速發展,傳統的校園霸凌,已經突破了過去我們在校園裡能直接看到的肢體或語言上的霸凌。

在網路世界中一種憑藉網路媒體,潛入校園內甚至蔓延至校園外的霸凌行為,更具傷害性和隱祕性的霸凌,傳播之廣,傷害之深,更令人難以想像。

網路科技盛行之後,東亞地區的網路霸凌問題似乎更加普遍,或許這與東亞文化圈中儒家社會強調人際關係,對其所屬社會群體需有強烈認同感與行為成就動機,且認為群體的目標和需求應放在個人之上。尤其強調實用導向的教育功能,學習過程強調積極求取問學的態度,雖然個人資質不同,但透過努力充實自我,即可克服先天之不足。

像這種比較強調群體主義、重視高成就動機與高學習成就及成績有關的社會,容易造成整體社會的群體壓力,形成個人比較自我壓抑,不敢在公開場合表達意見的特性。因此,在現實生活備受壓抑下,到了網路世界便可以不受約束、甚至肆無忌憚的縱橫其中,言論因匿名而擁有免責權。

網路霸凌堪稱是一種變態行為,加害人把自己的快樂加諸他人的痛苦之上,將個人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成就感的憤怒與挫敗情緒,甚至自卑、懦弱與挫折壓力,透過網路霸凌他人,來換取個人的自信心與滿足感,甚至在網路中建立自己的地盤,呼風喚雨,不可一世,卻造成他人身心的巨大傷害、名譽受損,其實是很不道德的事,也應該遭到法律的約束與制裁。

雖然研究上尚未發現網路成癮與網路霸凌有直接的關聯性,但可以推測的是,如果青少年長時間在網路上瀏覽,很在意網路社群的意見與訊息,那就可能遇到對自己發言「看不順眼的人」,只要言語不合,很可能提高了被當作霸凌對象的風險,因此必須小心對應類似問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