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鐘聲】翹課大王沈從文

文/湯崇玲 |2017.12.11
1733觀看次
字級

文/湯崇玲

談起翹課,大學生們無不夸夸其談嘴角生沫,但是一說起沈從文,任誰都得甘拜下風。

一九○二年沈從文出生在湖南鳳凰水邊,七歲就展開翹課生涯,屢次被罰跪、痛打、禁食,甚至父親失望的表情,都阻止不了他奔出課堂的心。

翹課去賭博、看人下棋、打拳、相罵已經不算什麼,舉凡匠人磨針、製傘、染布、打鐵、打豆腐、做鞭炮、看人剃頭都是他的最愛,連大胖子皮匠大又黑的肚皮也是他觀察重點;翹課翹到摸透牛內臟與殺牛程序,還可以跟木匠一起鬥蟋蟀,甚至把人家的刀磨壞再厚著臉皮去鬥蟋蟀,沈從文翹出滿腦子的玩意兒與想像力。

試問,誰有這樣的翹課能耐?

褪去了頑童的心進入軍中,十四歲小小兵開始嚮往之前輕看的校園。軍旅生活無法滿足他,直到遇到新文學,另一個世界切切吸引他,尤其在四十天大病之後,他明白與其毫無意義的死去,不如向「更遠處走去」。

這一走,就走到北京,整整兩年半,不是窩在圖書館,就是到北大當旁聽生,一身單衣、兩條棉被,沈從文在艱難中熬著文學夢。日子幾乎過不下去時,寫信給大作家郁達夫訴苦。

看到眼前這個以棉被裹身體,手指凍得紅腫卻筆耕不輟的沈從文,郁達夫解開羊毛圍巾圍在他頸上,拿出五圓大票子請吃飯,並把找剩的錢全給他,甚至寫〈給一個文學青年的公開狀〉為他抱屈。

三個月後,沈從文撞開作家之門。初期作品雖稚嫩,但是湘西經驗以及都市生活的反思卻奠定未來寫作基調,沈從文寫作力求不落俗套,童話、山歌、聖經、佛經、文言文各種文體皆有仿擬,因此被稱「文體家」。他意圖以苗族原始生命力取代虛偽墮落又近乎閹割的都市文化,如《龍朱》、《神巫之愛》;最著名的中篇小說《邊城》則將形式與內涵高度融和,樸素自然的鄉下人生命觀在散文詩般的故事進展下,轉化功利世俗的文化視角;而他廣受歡迎的《從文自傳》更是東方版的頑童湯姆,不只描述沈從文精采絕倫的翹課生涯,同時也寫出了鄉下少年寂寞中的掙扎與成長。

中年人,就不再翹課了嗎?很抱歉,沈從文再度翹課。

不向左翼、右翼靠攏的他,在一九四八年後備受左翼陣營攻擊,他被批為「桃紅色文藝作家」,在北京大學被貼大字報畫為反動派。新中國的爆竹聲中,他不識時務的懷疑,當然無法被親友們諒解。

先知與瘋子往往一線之隔,沈從文在痛苦與恐懼中精神崩潰,自殺獲救後,他學到「忘我而又得回一個更近於本來的我」,既然能夠放下了作家高張的自我,筆也就順勢放下,於是他徹底從寫作上翹課,轉向文物研究。

在政治動盪的年代,從事文物研究看似安全,然時代帶給人的苦,沈從文一樣也不少。後期代表作《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屢有出版機會,卻因鬥爭、文革、勞改一再被擱置,但是沈從文仍然努力不懈地增補內容,誠如他鼓勵畫家黃永玉所言:「摔倒了,趕快爬起來往前走,莫欣賞摔倒的地方耽誤事,莫停下來哀嘆;永遠地,永遠地擁抱著自己的工作不放。」十六年後這本鉅著終於出版,廣受國內外注目。

一九八八年,沈從文最後一次翹課。他不僅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且在八月通過初評,只可惜他五月就過世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