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th星雲人文世界論壇 文明的力量 源自個人內心

杜憲昌 |2017.12.11
833觀看次
字級
第六屆星雲人文世界論壇昨於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登場。圖為交流座談會與談人蔡詩萍(左起)、陳芳明、游美月、李四端及主持人李瑞騰。圖╱人間社記者莊美昭

【記者杜憲昌大樹報導】由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與《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共同主辦的二○一七「第六屆星雲人文世界論壇」,昨天在佛館大覺堂舉行。今年論壇主題「看見文明的力量」,除了邀請本屆星雲真善美傳播獎與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貢獻獎得主張平宜、尉天驄專題演講,另也邀東森新聞主持人李四端、《聯合報》副社長游美月、政大台文所教授陳芳明以及廣播電視主持人蔡詩萍分享他們對於文明力量的體驗與看法。

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致詞表示,力量為每個人所需要,因為有力量,所以才能立足於天地,並引用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的話:「忍耐就是我們心中最大的力量。」來表示文明自然也有其力量存在,它代表了一個國家社會的進步,比如醫學、建築、教育等等文明,對大眾都很重要,也是息息相關。至於在佛教,也講到內心的明白之處,如大師勉勵年輕人「吃苦耐勞,如飲甘露」,就是要大眾內心知道感恩,知道世間是眾因緣成就,也知道要放下才能自在,可以說,這也就是人們內心的文明。

從記者跨足公益的張平宜因為報導「樂生療養院」議題,讓她後來將目光移到大陸的麻風病患與家人。她昨天帶來前總統陳水扁到樂生探視時她所製作的簡報,以及她在大陸涼山為病患子女爭取教育機會的影片。

張平宜說:「我不知道做這些事情是否因為看見文明的力量,但我非常清楚是台灣培養了我人道關懷的情操。」所以她認為,社會文明的價值,就是人道關懷的展現。

尉天驄因為身體不適,提前離場,但準備了講稿,商請陳芳明代念。尉天驄認為,所謂「文明的力量」,事實上就是大家對社會的關懷;他說,追求知識應該要「止於至善」,是可以干涉到社會、政治,這才是真正的知識。

李四端讚揚星雲大師正是文明的施行者,更是偉大力量的實踐者,「因為大師與佛光山所做一切,我們都目睹身受」;他認為,文明的力量是要從一個人的修為做起,當一個人能為社會做負責任的事情,那就是一件功德,而所有人都能夠為自己、為社會擔負起該負的責任,也就能為社會構起一道文明的防線,所以「尊重與寬容,就是文明的基礎,也是底限;當人能珍視另一個生命時,就是社會文明的展現」。

人文關懷 尊重少數

都是文明的展現

幾年前《聯合報》報導了台東菜販陳樹菊阿嬤的故事,引起會很大回響,美國《時代》雜誌更把陳樹菊選為全球百大影響力的英雄人物之一。游美月說,「對我而言,展現良善力量,就是文明」。她期望透過媒體為社會導入更多正面能量,並呼籲大家一起行善,讓社會共同發揮文明的力量。

陳芳明表示,文明力量的表達可以有許多管道,比如閱讀,能夠讓人看到別人的生活,像是男性因為閱讀女性小說而認識女性的內心,漢人因為閱讀原住民小說而了解原民的處境,「因為接觸、認識、理解了,所以我們伸出手去接受他,這種出自人文的關懷,也正是文明的展現」。

蔡詩萍則以大眾看待的「不文明社會」、主流族群看待邊緣族群、主流文化對於邊緣文化的壓迫等為例子,表示文明本身就有野蠻的部分存在。因此他表示,文明力量的展現,一是要對於「少數」能夠尊重與理解,而非不自覺的恐懼與壓制,其次則是對於價值議題必須不斷反思。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最後結語表示,佛光山是座寶山,入寶山不能空手而返,儘管大家從座談聽了非常多、非常棒的想法與論調,但最重要是要抓住星雲大師給的這麼多有形與無形的影響,所展現的「包容、奉獻、捨得、無我」精神,「大家若能以這八個字當作人生座右銘,社會必能更和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