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 廢棄地華麗轉身 下

文/郝雪卿、姜遠珍、曹宇帆、黃兆平 |2017.12.10
1239觀看次
字級
本版專題節錄自 《全球中央》雜誌 二○一七年十一月號 http://www.cna.com.tw
藝術村內的畫廊與博物館。圖/Heyri藝術村村長李安洙提供
Heyri藝術村散步小路。圖/Heyri藝術村村長李安洙提供

文/郝雪卿、姜遠珍、曹宇帆、黃兆平

韓國Heyri藝術村 與大自然共存的藝文空間

位於韓國京畿道坡州市的Heyri藝術村,一九九八年由三百八十多名藝術家組建,藝術村取名自當地傳統農謠「Heyri調」的Heyri,面積約五十萬平方公尺,內有畫廊、博物館、展示場、公演場、小劇場、咖啡廳、餐廳、書店、Guest House、藝品店等,是藝術家的創作及居住空間,建物結合數十名藝術家的精華設計,隨著山坡、丘陵、溼地、溪川等大自然景觀搭建。

曾是媒體人的村長李安洙介紹,依據Heyri藝術村建築設計指南,村內建物不能太高,最好不要上油漆,儘量保持自然美,建築之間不能修築圍牆,土地至少要有百分之四十五以上做為廣場或公園等共用空間,同時,居民自家的建築要有百分之六十做為文化藝術空間。

Heyri藝術村二○○九年被指定為繼首爾仁寺洞、鐘路大學街之後,韓國第三處,也是京畿道首處的「文化地區」。

李安洙強調,在國際影壇頗具盛名的朴贊郁和金德基導演,都曾以Heyri藝術村為根基,打造屬於自己的藝術生涯。

園區內,過去的農田被復原為親環境的蘆葦溼地,雨季淹水氾濫的河川也被以親環境工程整治成幽美的溪流,使得Heyri藝術村不僅是文化藝術園區,更提升為公園、表演場地,形成一個全新的休閒度假空間。

紐約蘇活區幾經時代更迭

藝術特區變摩登時尚重鎮

談到曼哈頓下城緊臨華埠(Chinatown)西北邊的蘇活區(SoHo),很容易與「浪漫、藝文」聯想在一起!它早已是紐約著名觀光景點,更是許多台灣遊客朝聖之地。

蘇活區原是小工廠、批發商及工作坊聚集地。一九六○至一九七○年代,一些藝術家為尋找低廉房租、寬敞空間,區內許多挑高屋頂閣樓(lofts)被這些藝術家相中,其實大部分都是變相非法使用。

漸漸地,工廠搬走了,變成辦公室及攝影工作室,而藝廊、小型精品店、家具設計師等緊接著遷移進來,鄰近區域在其後數十年中急速發展,形成紐約非常有藝文氣息的一塊獨特地區。

一九九○年代,是蘇活區整體面貌改變的另一關鍵點。愈來愈多店家遷入,大品牌如雨後春筍般湧入,慢慢地房租愈來愈貴,藝術家再度另一波遷徙,移到靠近曼哈頓西邊略北的切爾西(Chelsea)或介於曼哈頓橋、布魯克林橋之間的布魯克林區DUMBO新興藝文區等。

那時的蘇活區,留下藝廊、精品店、特色餐廳及年輕專業人士,加上臨近紐約大學,變成年輕人流連忘返之地。

後來,流行精品與運動品牌等一波波進駐,許多旗艦店選擇落腳蘇活區,變成紐約主要血拼街之一,擠滿各國觀光客,滿街可見各品牌購物袋,是蘇活區的極盛時期。

國際不動產諮詢公司CBRE統計,二○一○年至二○一四年,曼哈頓的零售業績成長百分之三十一點九,房租卻大漲百分之九十,蘇活區房租漲得更驚人,二○一四年可謂高峰。

儘管如此,各品牌為了維持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市場存在感」,不顧高昂房租依舊苦撐,只想證明「我們在蘇活區也有旗艦店」,形成另類活廣告。

大品牌商家進駐除改變蘇活區都會面貌外,飆漲數年的高昂房租也讓不少店家再度遷移,導致現今蘇活區街上出現出租潮,隨處可見For Rent、Lease招牌,這倒是蘇活區發展迄今始料未及之事。

台中百年舊酒廠

蛻變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位於台中市復興路三段的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百年前曾是日治時期的製酒廠,台灣光復以後由菸酒公賣局接管,改名為台中酒廠。一九九八年台中酒廠遷到台中工業區新廠,舊酒廠幾經更迭活化,蛻變為今日的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成了大專院校、藝文團體、文創產業的發表交流舞台。

占地五點六公頃的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原是一九一六年日治時期創立的民營酒廠,一九二二年日本政府實施酒類專賣制度後收歸官有,一九二八年成為當時全台最大釀酒廠。台灣光復後,由菸酒公賣局接管,並於一九五七年更名為台灣省菸酒公賣局台中酒廠。

一九九八年台中酒廠搬遷到台中工業區新廠,留下大片工業遺址與歷史建築,舊酒廠內老建築與現代建築錯落,歷史痕跡處處可見,二○○二年七月,台中市政府將全區主要建物登錄為歷史建築,舊酒廠得以完整保留,國有財產局將土地及建物所有權撥交給文化部前身的文建會,逐步規畫發展成今天的樣貌。

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規畫有TADA方舟音樂藝文展演空間、衡道堂、木工坊、雅堂館、杜康草堂、國際展演館、渭水樓、文化資產局行政中心、願景館、酒文化館區、音樂排練室、求是書院、中央廣場、藝術大道等。

昔日廠房與倉庫成為展覽空間,其中的「雅堂館」原是一九二五年興建的米酒儲酒庫,當時是為紀念對台灣文化有貢獻的連雅堂而命名。

位於中央廣場另一側的還有建於一九四一年的衡道堂,是為紀念林衡道而命名,為回字型木造日式建築,禮堂內部充滿濃郁檜木香,現做為集會、表演及展覽用地。

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經過活化再利用,現已成為台中市民休閒流連的好去處,每到假日有創意市集,也有現場表演,尤其每年農曆春節期間的兩岸民俗廟會活動,都吸引各地遊客前來感受兩岸不同城市的節慶特色。

洛杉磯釀酒廠藝術村 造景匠心獨運

美國洛杉磯釀酒廠藝術村的緣起可追溯自一九○三年,當時這個地方是南加州愛迪生發電廠,由於電廠採蒸氣發電,至今仍保留帶著煙囪的廠房。

之後轉手給藍帶啤酒改建成釀酒廠,一九七九年當地豪門卡爾森家族(Carlson family)斥資購得釀酒廠,一九八二年有批藝術家主動登門詢問,盼地主出租給他們,卡爾森家族不僅欣然同意,更打造成歡迎藝術家進駐的藝術村,至今已三十五年。

根據藝術村網站介紹,這塊由五百至七百位藝術家進駐的村落,占地約二十三英畝,共有十四棟建築物,當中是各種不同類型的創意工作室,有繪畫、雕塑、音樂、攝影、舞團、網頁設計與烹飪等,多元又多采多姿,園區內最醒目的煙囪廠房建築,目前由攀岩健身房營運。

他們在這裡創作、生活,激發彼此創意,洋溢著藝術氣息,從事音樂創作的葛蘭特(Grant)告訴中央社記者,在這裡的藝術工作者有些已長住十五、二十年。

這群藝術家尊重且愛護園區內堪稱古蹟的建築,自個兒的宅院雖有造景也有園藝設計,或是改造內部空間,但古蹟建築的磚瓦仍保持原樣不更動,街道裝置的創作,也是出自藝術家們的匠心獨運。

洛杉磯釀酒藝術村平日靜謐,藝術家三三兩兩在園區閒晃,或是在供小酌休憩的餐廳聊天南地北。每年四月與十月底全面開放參觀,村裡的藝術家陳列作品,是園區的年度盛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