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會觀察 修古宅 慢生活

 |2017.12.02
866觀看次
字級
婺源厚塘山莊莊主李見華和妻子──同濟大學畢業的設計師劉芳,從異地搬遷來幾棟明清古建築,將這裡改成了一座精品民宿,復活了400年前古徽州的生活。圖/新華社
婺源厚塘山莊莊主李見華和妻子──同濟大學畢業的設計師劉芳,從異地搬遷來幾棟明清古建築,將這裡改成了一座精品民宿,復活了400年前古徽州的生活。圖/新華社
經過八年艱辛努力,並挖掘出當地傳統習俗,有六百多年歷史的古村篁嶺,以「曬秋」習俗聞名,成為最熱門的景點。

【本報綜合報導】位於中國大陸江西省婺源縣,有一棟名為「厚塘山莊」的老宅,莊主李見華和妻子劉芳,畢業於上海的同濟大學,兩人從上海搬遷到江西,將幾棟明清古建築,改建成精品民宿。

走訪厚塘山莊,其中謙和堂曾是清代乾隆年間官宅大夫第,如今是莊園住客的飯廳。由於每一棟古建築都有來歷,這些過往的故事都被李見華和劉芳貼在醒目的地方,供住宿的客人了解。

深度挖掘當地習俗

根據大陸研究顯示,中國的傳統村落正以每天一點六個的速度消失。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於今年八月宣布啟動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調查,在全國四千一百五十三個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基礎上,形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農耕文明遺產保護群。

江西省住建部門也公布古建築改建的法規與要求,亦即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加強傳統村落和傳統建築的保護,不得藉著「統一改造」的名義,隨意拆遷、禁止拆除和異地遷建傳統建築、盜賣傳統建築構件,破壞傳統村落的整體風貌。

其中,素有「中國最美鄉村」的江西省婺源縣,是中國古建築保存相對完整的地方,據統計,現有一九四九年前建成的建築有四千多棟,在婺源認養老宅、重回慢生活,成為許多都會青年的嚮往。

江西婺源的篁嶺,曾經是一個半空心村,幾乎快消逝在群山之中。在篁嶺景區董事長、「總規畫師」吳向陽的帶領下,經過八年艱辛努力,讓這個擁有六百多年歷史的古村以「曬秋」習俗聞名全國,也成為「中國最美鄉村」婺源最熱門的景點。

在吳向陽眼中,在官方的政策保護之外,商業保護開發也是拯救中國傳統村落的重要選項。吳向陽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篁嶺的成功就在於深度挖掘了當地『曬秋文化』,並將其發揚為地域文化符號。」

除了「曬秋文化」,每年春天,婺源的油菜花海也吸引數十萬遊客,陸媒報導,「陽春三月,篁嶺油菜花海,梯田上的粉墨油畫。如金蛇舞動,梨花賽雪、桃花嫣紅、菜花飄香、交相輝映,美不勝收。粉牆黛瓦掩映其中,雲霧縈繞,是一個美麗的鄉村童話!」

「這是朋友在江西婺源拍的油菜花照片,很有層次感、立體感,十分漂亮。」在福建廈門開往江西婺源的高鐵上,來自廈門的劉美麗跟同行好友分享她朋友圈裡別人在江西婺源踏春賞花的照片。她從廈門的家門口坐上高鐵,三個多小時直達花海,「我們計畫在婺源待三天,看油菜花、逛古村落,飽覽徽式建築,夜宿民家,早上看山中雲海。」劉美麗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

當地一家旅遊公司市場部負責人告訴中新社記者,大陸如今有了高鐵,江西婺源增加了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以前,我們的遊客範圍僅限在六百公里。高鐵步入婺源後,市場範圍擴大到一千公里,輻射至北京、深圳等地區。」

沿途飽覽美麗風光

近幾年,婺源不僅旅遊人口激增,還舉辦各種國際賽事,十一月底第二屆婺源國際馬拉松甫落幕,共吸引來自肯亞、衣索比亞、義大利、美國等十多個國家、近二萬名選手參加。

比賽期間,選手穿越了有山有水的婺源月亮灣、李坑等景區,飽覽沿途的饒河源國家溼地公園、世界瀕危鳥種藍冠噪鶥自然保護區等美景。最終,肯亞選手包攬男子、女子全程馬拉松冠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