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平貴與王寶釧 客家調台語片

 |2017.11.22
2776觀看次
字級
國內唯一登錄的戲台布景彩繪師侯壽峰,出師後即參與台語電影《薛平貴與王寶釧》的幕後工作,他畫了三十年電影布景,才投入藝術創作)。 圖/洪敬浤
國內唯一登錄的戲台布景彩繪師侯壽峰,出師後即參與台語電影《薛平貴與王寶釧》的幕後工作,他畫了三十年電影布景,才投入藝術創作)。 圖/洪敬浤
洪敬浤

【本報台中訊】台灣第一部台語電影《薛平貴與王寶釧》,將於二十五日晚間七點在台中市北區太平國小操場免費放映。這部開啟台語片熱潮的膠卷卻一度失蹤,被南藝大教授井迎瑞在苗栗發現、修復,不過原本的台語歌仔戲,當年為了觀眾改配客語,配唱也改為客家曲調,讓這部台語片更添故事。

台語電影曾盛極一時,一九五五年上映的《薛平貴與王寶釧》,被認為是首部三十五釐米的台語電影,開啟台語片興盛時期;由麥寮拱樂社擔綱演出,上映時轟動全台,總共拍了三集。

台中市新聞局副局長吳超男強調,這部電影由台中的華興製片廠製作,內外景都在台中拍攝,導演何明基、布景師侯壽峰(洪敬浤)也是台中人,值得前往觀賞。

台中市影視發展基金會執行長林盈志表示,台語電影當時拍了二千多部,現在只留下二百部左右;《薛平貴與王寶釧》原本已找不到膠卷,南藝大教授井迎瑞四年前在苗栗田野調查時,發現藏著一至三集膠卷的鐵盒。

有趣的是當時鐵盒上貼著《王寶劍》三個字,後來仔細檢視,其中影格有「打破票房紀錄」字樣,檢視確認是《薛平貴與王寶釧》台灣首部台語片的膠卷,拷貝狀況不佳,經南藝大修復。

林盈志強調,該片雖然是台語電影,但膠卷在苗栗發現,為了讓客語族群進戲院看戲,配音改為客語,也改為客家曲調重新配唱,也見證這部影片是當年的賣座巨片。

參與《薛平貴與王寶釧》幕後工作的布景師侯壽峰,也因為這部電影大轟動,陸續畫了十多部台語片,參與台語片的興盛期,他今年八十歲,是國內唯一登錄的戲台布景彩繪傳統藝術保存者。

侯壽峰 全台唯一戲台布景師

侯壽峰出身嘉義的貧窮家庭,兒時撿牛糞賣錢,因為從小喜愛繪畫,十六歲就去台南明星美術布景社想當學徒,師傅直到隔年才收他當徒弟,二十歲學成出師,即參與《薛平貴與王寶釧》的布景工作。

他畫了三十年電影布景後,後來投入藝術創作,他多元使用油彩、膠彩與水彩等,作品曾入圍法國藝術家沙龍,也獲得全省美展免審查資格,「畫布景要看導演、電影題材與年代,藝術創作可忠實呈現自己,畫出自己的人生」。

侯壽峰表示,當時在台中中山堂(台中公園、自由路口,現已拆除)畫布景,晚上睡在放映室或公園,電影很多場面得靠布景呈現,要畫出立體的感覺,就像現在的3D繪畫,拍起來才會生動。

侯壽峰從小愛畫畫,從撿牛糞的小孩到成為美術家,靠著一支筆畫出多采的人生。如今他現居台中,目前全心籌備侯壽峰世界瑰寶美術館,想與大眾分享自己的作品與收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