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心結 何謂孩子的幸福?

文╱河合隼雄 譯╱李漢庭 |2017.11.19
1795觀看次
字級
河合隼雄 1928年生,2007年卒。著名日本臨床心理學者。京都大學榮譽教授,京都大學教育學博士,2002年2月至2007年2月間擔任文化廳長官。成立國際沙遊療法學會與日本臨床心理士協會,於國內外推廣實踐楊格分析心理學。

文╱河合隼雄 譯╱李漢庭

很多人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很多日本人甚至願意犧牲自己的幸福來換取孩子的幸福,若有人真的這麼做,就會是一段佳話。我也聽過有人說,沒看到孩子幸福之前就死不瞑目。

父母為了孩子幸福所付出的心力令我敬佩,但有時我得說那是一場誤會,比方說以下的例子。

有位父親,他兒子就讀國中卻不想上學,所以感嘆現在的孩子實在太好命。這位父親自小家貧,小學畢業之後就沒得念書,一邊工作一邊勤學,現在終於能夠經營一家小公司。他讀書讀得千辛萬苦,不希望孩子也受這種苦,所以讓孩子上補習班,請家教,國中也只挑私立明星學校給孩子讀。

父親為孩子做了這麼多,孩子卻不肯去上學,父親覺得這真是不惜福。

這位父親當然希望孩子幸福,不想讓孩子吃自己小時候吃過的苦,但是從孩子的立場來看,又怎麼能判斷是沒錢比較苦?還是被逼著上補習班補習或跟家教一起念書比較苦?若要說人生自由才幸福,那後者應該更為不幸才是。

當父母要考慮孩子的幸福,必須思考是真的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幸福?或者只是擅自決定「孩子的幸福」?是否父母自以為孩子幸福了就安心?父母通常不忍心看孩子吃苦,於是乾脆不去看。

「一流」的重擔

最近有不少菁英商務人開始關注我所撰寫的心靈書籍,這些人公事繁忙,擠不出多少時間讀書,我不知道他們為何突然關心起心靈問題。問了一些讀者之後,他們說父母師長總說只要就讀頂尖大學,進頂尖公司,就有幸福人生,所以也要自己的孩子走上這條路,但反省自己目前的狀況,突然覺得事情沒那麼簡單。他們想知道該如何思考孩子真正的幸福,所以開始讀書找線索。

日本商務人能發現自己染上「一流病」是個好現象。就讀頂尖大學、進頂尖公司並不代表就有幸福人生,我甚至見過許多人因此而不幸,因為「一流」是個重擔,會扼殺本人的性格與欲望。其實「一流」沒什麼不好,不好的是每個人都以為「一流」是個標準,結果扼殺了個人的想像與需求。

要怎麼思考孩子真正的幸福呢?如果真的要思考,父母請先反省自己,是不是把「孩子的幸福」當成自己的心靈支柱?

當一個人把「孩子的幸福」當成自己唯一的幸福,終究也只是嘴上說說,心裡求的仍是自己的幸福,所以就別耀武揚威,強迫推銷了。

「孩子的幸福」,其關鍵在於由孩子本身去取得。當然,父母從旁顧著孩子追求幸福,確實是比自己打造「孩子的幸福」更加費神了。

(摘自《幸福眼鏡:點亮人生路的59個心靈觀點》,時報出版)

作者簡介

河合隼雄

1928年生,2007年卒。著名日本臨床心理學者。京都大學榮譽教授,京都大學教育學博士,2002年2月至2007年2月間擔任文化廳長官。成立國際沙遊療法學會與日本臨床心理士協會,於國內外推廣實踐楊格分析心理學。

著有:《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日本人的傳說與心靈》、《高山寺的夢僧:明惠法師的夢境探索之旅》、《心的棲止木》、《大人的友情》、《活著,就是創造自己的故事》,遺作《愛哭鬼小隼》等書。1995年獲頒紫襟勳章,1996年獲頒日本廣播協會廣播文化獎,1998年獲頒朝日獎,2000年獲頒文化功勳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