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一筆字佛門聯語】(10)

星雲大師 |2017.11.14
2663觀看次
字級
星雲大師著,高爾泰、蒲小雨繪《禪話禪畫》,〈凡聖兩忘〉。圖/佛光緣美術館總部提供

佛門聯語 10

百花叢裏過
片葉不沾身

有相皆虛妄
無我即如來

自性本清淨
諸法無去來

有容德乃大
無私心自安


隱士
文/星雲大師
隱士,德行高潔,不與人爭,能看破放下,能超然於世俗之外,所謂「不在三界內,超越五行中」,因此給人景仰,給人佩服,稱為隱士。
然而,語云:「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也有很多不好名利,只在社會上默默行善,有著菩薩精神與情操的人,其實他們也都是都市上的隱士!像過去愛愛寮的一對夫妻,他們不就是大隱隱於市嗎?像名震世界的張大千先生,最後不是隱居在摩耶精舍嗎?像達摩隱於少室峰,商山四皓隱於商山;像六祖惠能大師隱於獵人群中,雪竇禪師隱居在叢林,陸沉在群眾之中而不顯露其才華,他們不都是人群裡的隱士嗎?乃至像孟子、莊子,雖然周旋於朝廷,但是他們的心都是一個隱士。
不過,也有的人雖然隱居,卻是名動朝野,如廬山慧遠「沙門不敬王者論」,如道楷禪師「皇上三請不赴」。所謂「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雲飛」,能夠大隱隱於市的人,可以「百花叢裏過,片葉不沾身」,那就是真正的隱士。
然而世間上也有不少人,名義上是隱士,實際上人在山林,心在紅塵;雖然住在山林水邊,天天指望著飛黃騰達的時刻到來,每日妄想紛飛,那也不是一個真正的隱士。
僧人閉關,就是想找一個退隱的地方,但是蓮池大師在《緇門崇行錄》裡說,看到一些出家人雖然出了家,離了俗,還為了衣食操心,行要穿衣飾遮,住要宅房屏障,門要鎖,箱子要蓋緊,這樣又浪費時間,又擾亂道業。出家人尚且如此,何況現在社會上,要想找到一個真正的隱士,就更加難以求得了!
在《戰國策》裡,〈顏斶說齊王〉一文中記載,齊宣王要留住顏斶,許諾他只要肯與之交遊,三餐所吃必是豬牛羊三牲具備,出門必然有車代步,妻子兒女所穿的衣服,必然無比華麗。顏斶對此豐厚的禮遇,毫不動心,他對齊王說:「一個生長在鄉野的士人,一旦被舉薦在朝為官,並不是不尊榮顯達,只是精神形體已經不能保全,所以我情願回家,過著晚食當肉、安步當車的日子,只要不犯罪,便是最大的富貴,只要能夠清淨正直,便可以自得其樂了。」
世間上,能夠像顏斶這樣看得破、放得下,不受物欲引誘的人,其實不管身在哪裡,都是隱士。

──摘自《迷悟之間》第十冊 p.260


【佛教問題】
一、如何認識自性般若?

所謂「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我們求佛、求道、求般若,並不是要到靈山會上,也不是要到哪個極樂國土,每個人都有自性的佛土、自心的淨土,如果我們不能把握自性,不能認識自己,光在外相上追求,那只有離道愈來愈遠。學佛就是要靠自己,「人人自己天真佛,晝夜六時常放光,剔起眉毛觀自得,何勞特地禮西方?」學佛要反求諸己,不要到外面去找,要找自己的般若自性,能夠見到自己,就能成佛。

二、如何內外不住、來去自由?

我們的心平常住在什麼地方呢?住在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上面。我們的心一天到晚攀緣外境,不是喜歡各種美色,就是執取各種聲音、各種味道。在《六祖壇經》裡,惠能大師說,我們的心不但不要讓它住在六塵上,而且要不住內,不住外,任它來去自由。
心要如何才能不住內,不住外?六祖大師說:「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所謂菩提,就是我們的真如自性,菩提是不假外求的。
所謂不住生死,就是要有般若的智慧,超越輪迴生死;所謂不住涅槃,就是要有大慈大悲,服務人間,救度眾生。也就是要悲智雙運,體悟中道。
唐末五代的雲門文偃禪師,曾經參學於睦州(今浙江建德)的道明禪師門下。當他前去參學的時候,就在他從外面一腳正要跨入門檻時,道明禪師出其不意的用力把門關上,雲門大叫:「唉喲!好痛喔!」
道明禪師說:「誰在喊痛啊?」
雲門禪師答道:「老師!是我。」
道明禪師問:「你怎麼痛啊?」
雲門禪師回答:「我腳在裡面。」
道明禪師又問:「腳在裡面,那你人在哪裡?」
雲門禪師答道:「我在外面。」
道明繼續再問:「你人在外面,腳怎麼會在裡面呢?」
雲門這時忽然覺悟到,原來本性是沒有內外之別的。
世間的內外、你我、善惡、大小等,在禪者的眼中,都是虛妄對待的;凡夫眾生因為有這些內外的分別假相,所以被虛妄對待緊緊束縛,無法超越,就會痛苦。因此,六祖大師說,我們的心要不住內,不住外,如此才能來去自由,才能遍住一切處。

──節錄自星雲大師著《六祖壇經講話》第一冊,〈般若品‧問題講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