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反求諸己 自求多福

執筆人:張亞中孫文學校總校長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 |2017.09.22
5677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張亞中孫文學校總校長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

我們一般人說到「自求多福」時,其意多為「你自己想辦法救自己吧,我可幫不上你的忙了」。其實,「自求多福」與「反求諸己」是不可分的。「自求」與「求己」都是對自我的要求,而不是要求別人。多向自己內心求,自己才能「多福」。

「反求諸己」四個字來自儒家的經典,孔子與孟子是最重要的兩位倡議者。孔子說:「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意指君子總是責備自己,從自身找缺點,找問題;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別人,找別人的缺點和不足。

孟子說:「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意指射箭的人應先端正自己的姿勢然後才射出;若沒有射中,不要埋怨勝過自己的人,只要反過來找自己的問題就行了。

孔孟兩位大賢希望大家用自我反省力求改進,而非抱怨他人的態度來面對失敗。

這個道理十分顯淺,只是知易行難。許多人「發而不中」時,只會怨天尤人,不肯反求諸己,於是下次再發仍是不中。

「自求多福」這四個字出自《詩經》大雅文王篇,全句為「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亦即人如果能配合天命而行善道,遇到不如預期的反應時,能先從自我反省、自我改進開始,那麼自然可以「多福」。

孟子是第一個把「反求諸已、自求多福」這八個字連在一起使用的大儒。他在談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時,特別以《詩經》「永言配命,自求多福」為其結語。意指,我愛他人,他人卻不肯親近我,要反省自己的道德品行是否有所缺失;我管理督導下屬,下屬卻不聽從,要反省自己是否用智慧行事;我禮貌的對待別人,別人卻仍然粗魯的回應我,要反省自己對他人的尊重是否真實。行事而未能收成果時,要反省自己。

做任何事只要身心端正,他人都會接受你。而這種「反求諸己」與「自求多福」的「求」,都是「要求」自己的所做所為必須符合「天命善道」。對自己要求愈多,可得的福報也就愈多。

如何「反求諸己」?佛教的方法也是內求而非外尋。《六祖壇經》說:「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聽說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眼前」。

星雲大師說:「一般人學了佛,常常就想到處去求佛法、求真理,要開悟、證菩提,然而成佛證道的佛性、菩提,究竟在哪裡呢?要向心中來找。你到外面去尋找,那是心外求法,那叫『外道』,真正的佛性是在自己的心裡,真正的佛法是往內心探取。……佛法不假外求,要向內心求;不向遠求,要向近處求。我們能夠時時反觀自心,天堂就在眼前,菩提就在心裡,當下就是了!」。

儒家的「求」是要求自己反省,自我檢討,而不是動不動就檢討別人,或要他人幫忙;佛教的「求」也是向自己的內心去求,每個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把錯誤都推給別人,或者即使是別人不對,也不會幫助自己成佛的。

過去,有人問禪師:「怎樣才能開悟?」禪師回答:「我現在沒有時間說明,我要去吃飯了」。你能代他去吃飯嗎?他能代替你開悟嗎?吃飯、開悟,全在於自己。

同樣的,「反求諸己」才是正道,「自求」才能「多福」,無論用在做人處世及修為佛法,都值得我們認真體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