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上大學 台灣受教年數勝港陸

 |2017.09.21
3348觀看次
字級
台灣的平均就學年數逐年升高,幾乎大家都可讀到大學畢業,但「量高未必質佳」,未來大學要如何提升品質、產業如何配合轉型才是重點。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教育部昨公布我國與主要國家人類發展指數(HDI),發現台灣的平均就學年數(MYS)逐年升高,且以二○一五年預期受教育年數(EYS)資料推算,台灣人平均五歲以上國民,大致都可讀到大學畢業,勝過香港、中國大陸及日本等地。有學者認為,國民教育機會提升是件好事,但「量高未必質佳」,未來大學要如何提升品質、產業如何配合轉型才是重點。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義,平均就學年數是指「二十五歲以上成人實際受教育的平均年數」,預期受教育年數則按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定義,指「五歲到三十九歲期間預期接受學校教育年數」。據教育部最新統計結果,二○一五年台灣預期受教育年數為十六點六年,若扣除學前教育,每位國民預期正規教育達十五點六年,相當於大學四年制畢業。

社會成本高 恐造成浪費

與其他主要國家比較,二○一五年亞洲多數國家的平均就學年數,約介於十一到十二年間,以日本十二點五年為最高,台灣為十一點九年,歐美國家除了義大利、法國及荷蘭外,大多介於十二到十三年間,普遍高於亞洲國家;但若以預期受教育年數比較,台灣雖然低於紐、澳、荷、德,與南韓及美國相近,卻明顯高於香港、新加坡、日本及中國大陸。

政治大學教育系副教授鄭同僚表示,全民平均受教機會提高是件好事,但社會成本過高,恐造成一種資源浪費。他分析,台灣的教育體系在創新與實驗教育上,都優於日本等國家,但是國高中銜接大學階段,仍是升學導向,使許多學生被動學習零碎知識,導致大學畢業後學用落差大。

他認為,台灣近來擴充高等教育,就學率幾乎達百分百,但現在已不是比量的時代,應首重提升高教品質。他建議教育部開放入學管道更自由化,不再傾向以考背誦等方式選學生,學生也可衡量如何學用合一,未必所有人都要念大學。

百分百就學 畢業卻失業

「念完大學找不到好工作是首要問題!」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指出,高教人才找不到出路的根本問題,在於台灣仍停留在製造產業發展,許多人念完大學後反而找不到工作,隨著平均受教育程度提升,市場產業也應有轉型策略,否則徒增資源浪費。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李彥儀表示,明年度推出的高教深耕計畫, 在教學創新或與產業接軌上都會有所提升。計畫的第一部分經費一百一十三點七億元,包含落實教學創新、發展學校特色、善盡社會責任及支持協助學生發展等,她強調未來會極力提升大學品質。

另外,台灣隨高等教育擴充,就學率幾乎達百分百,早期重男輕女時代,女性大多沒有受教育權,但隨著時代變遷,有愈來愈多女性頂著高學歷,在社會上嶄露光芒。據教育部最新統計資料顯示,近來女性受教育人口增加,一○三學年大專校院學生數女性占比過半,首度超越男性,迄今男女就學比率差異已大幅縮減,差異不到零點九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