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藝筆記】紫薇花與紫薇郎

圖與文/陳牧雨 |2017.08.22
5582觀看次
字級
圖/陳牧雨 炎炎夏日,酷暑難當。百花已然遠去,在一片濃濃鬱鬱的墨綠之中,唯獨紫薇花以其美麗鮮豔的色彩綻放在夏日的庭園中。

文/陳牧雨

炎炎夏日,酷暑難當。百花已然遠去,在一片濃濃鬱鬱的墨綠之中,唯獨紫薇花以其美麗鮮豔的色彩綻放在夏日的庭園中。

紫薇花花期甚長,可從六月開到九月,花期超過百日,完全打破了「花無百日紅」的說法,故又被稱為「百日紅」。而且花開時濃密豔麗,樹姿優美,因此又有「夏日櫻」的美麗稱謂。

紫薇有四種顏色,即紅色、紫色、粉色、白色等,花瓣六、近圓形,花瓣邊緣呈皺褶狀是其特色,有如女人衣裙的蕾絲邊。花色以紫色為正色,因此普遍被稱為紫薇花。不過白色的紫薇花,正名應為「銀薇」、紅色則稱「紅薇」,似乎較為恰當。

幼時的紫薇樹幹,樹皮年年脫落、卻也年年新生。到老齡時,則不再新生樹皮,故,筋幹畢露,光潔滑溜。

《酉陽雜俎》有這樣的記載說:「紫薇,北人呼為『猴郎達樹』,謂其無皮,猿不能捷也,北地其樹絕大,有環數夫臂者。」意思是因為太光滑,連猴子爬上都會滑下來。日本人也因為這個緣故,因此稱紫薇為「滑猴樹」。這也是紫薇花的特徵之一。

而且如果觸摸其滑溜的樹幹,則枝末的花朵會輕微顫抖,如人怕癢,因此,有「癢癢樹」或「癢癢花」的稱謂。

我國栽培紫薇的歷史甚為悠久,早在東晉時期王嘉所著的《拾遺記》一書中就記載著:西元一六○○年前,洛陽城內已經開始廣泛種植紫薇了。在唐代,紫薇更是作為奇花異木,廣泛栽種於皇宮、官邸中。據說是因為紫薇樹齡可達五百年,因此帝王、將相等,將紫薇種於庭園中,以象徵自己基業永存,得以日月同輝。

唐朝韓偓有詩:「職在內庭官闕下,廳前皆種紫薇花」;明代朱權也這麼說:「曲闌開遍紫薇花,曉日曈曨映彩霞。幾處笙歌鳴別院,不知聖禦在誰家。」(曈曨:日欲明)說明了直到明朝,宮中仍然有遍種紫薇花的傳統。

唐玄宗開元元年(七一三年)破天荒的將掌管文祕機要,發布政令的官署「中書省」更名為「紫薇省」,而紫薇省裡的官員,如:中書令稱為紫薇令。中書侍郎則稱紫薇郎。

當然,紫薇省的庭院中,必然也種滿了紫薇花,同時將盆景中的虎剌、枸杞、臘梅、杜鵑、天竹、翠柏、桃花、石榴、海棠、梅花、木瓜、吉慶、六月雪、羅漢松、鳳尾竹、梔子花、山茶花和紫薇花並稱為「十八學士」。

唐代詩人白居易曾任中書舍人,寫有三首詠紫薇詩,其中一首是:「絲綸閣下文書靜,鐘鼓樓中刻漏長。獨坐黃昏誰是伴?紫薇花對紫薇郎。」

詩的意思是:我在中書省裡擬詔書的絲綸閣值班,沒什麼文書可寫,但覺得周圍一片靜寂無聲,只聽到鐘鼓樓上刻漏的滴水聲,滴滴答答的,因為無聊,所以感到時間過得非常緩慢。在這樣的黃昏的之中,我一個人孤獨地坐著,誰來和我作伴呢?只有紫薇花和我這個紫薇郎默默無語地相對著。

這首詩真真實實地寫出了值班無聊時的景況。

不過,宋詩人王十朋,也同樣天天面對紫薇花,卻又有另一不同的感慨:「盛夏綠遮眼,此花紅滿堂,自漸終日對,不是紫薇郎。」

詩意顯然是讀了白詩後的感慨,慚愧自己無官可當,不是紫薇郎卻終日面對紫薇花,是一種不得志的感嘆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