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線片《女人的一生》莫泊桑時代女性故事

文/張純昌 |2017.08.19
5694觀看次
字級

文/張純昌

電影改編自莫泊桑長篇小說《她的一生》,描述貴族女子珍娜的人生。從小被父親送到修道院過著隔絕人世的生活,到了十七歲才回到家人身邊。珍娜受到沒落貴族朱利安子爵的追求,很快的就與之結為連理,但在結婚以後,她發現丈夫並非他想像中的白馬王子,朱利安對珍娜冷淡且無禮,時常出外打獵,與結婚前判若兩人。實際上朱利安從婚前開始,就染指了與珍娜從小一起長大的女僕,即使珍娜選擇原諒丈夫,朱利安又與好友富維爾的妻子偷情,最後被富維爾伯爵所殺。

喪夫後的珍娜將人生的希望全部投注在兒子保羅的身上,然而,保羅與女子私奔至倫敦,以投資失敗的理由不斷向家裡要錢,珍娜毫無保留的將錢財送出,卻從未見到思念的兒子,所有從父親那兒繼承的財產都被抵押,甚至連她居住的城堡也拱手讓出。唯一值得慶幸的,是被趕走的女僕竟回來陪伴她,照顧生活起居、幫助她管理財產,更帶回她人生新的希望:保羅的女兒。

因此,電影中最核心的一句話,也就是女僕告訴珍娜的:「人生沒有想像中那麼糟,但也沒那麼壞。」雖然這是一個女子不斷遭遇悽慘經歷的故事,然而,敘述這個故事的人似乎希望觀眾不因此認為人生是絕望的,而是隱藏著希望的種子的。

電影與小說的差異

在畫面的呈現上,很明顯的,只要是代表著希望與美好的時刻,就會是溫暖明亮的光線,如果是悲慘的時刻,電影的色調就變得陰鬱冰冷。電影的開頭就是珍娜與父親在陽光明媚的田園裡耕種蔬菜的場景,這個場景成了往後電影裡的一個核心象徵,小說裡描述這是受到盧梭啟蒙思想的父親對其女兒的期待,他希望珍娜能夠成為一個熱愛自然又純真的女子,珍娜受此影響至深,即使是兒子保羅,她也希望保羅能夠留在農莊裡,管理祖父留下的田地,不過這樣的希望自然是破滅了。

隨著故事的進行,明亮的場景愈來愈多是出現在珍娜回憶的時刻,無論是她與朱利安濃情蜜意的時刻,或者是與兒子在田裡玩耍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刻,懷抱希望的場景都只能夠出現在回憶與想像之中。

其中穿插的則是丈夫冷淡對待自己,又或是賣掉城堡之後,珍娜在住處外的淒風苦雨下回憶過往的時刻。電影將其處理為兩個斷裂的世界,這與小說中有所差別,可以從對其父親的描寫看出。

小說中當眾人面對神父想要說服珍娜一家人原諒朱利安時,父親暴跳如雷,直到神父質疑男爵,他也曾有過染指女僕的行為時,快速的接受並原諒了朱利安。然而在電影中,其父親卻始終緘默不語,既未表達自己的憤怒,他與女僕有染的過去也並未被揭露。也因此,電影對男爵的描繪就有很大的差異,在電影裡,男爵是一個愛好自然的溫柔的男性,直到死前都勤奮的耕種著,只有在送保羅至學校一事上不肯退讓,慈愛且明理,完美父親的形象與不斷偷情說謊的朱利安、保羅,甚至是在死後才被珍娜發現也有情夫的母親大相逕庭。

女人被鎖進自然中

這使得原本精細客觀描繪著貴族沒落的小說原著,在電影中成為對某種傳統田園詩歌的緬懷,無論是節儉苛刻的朱利安,或是到了大都會倫敦而迷失自我的保羅,都是象徵著資本主義興起的迷惑,這都是墮落的象徵。

而堅守著田園的父親,或者被欺凌卻堅定樸實的農婦形象的女僕,則成為被謳歌的傳統價值代言人,小說原著對那種即將衰退的貴族與男性的淡淡批判被掩蓋了。

而故事的主角,「女人」珍娜的一生呢?先是錯信朱利安的甜言蜜語,而後又盲信兒子保羅,最後一無所有了,仍期待兒子的回返。這是個沒有救贖的故事,珍娜絲毫沒有任何自主的意識反省與改變自己的處境,一旦結錯了婚一生就沒有了希望,這反映了莫泊桑當時貴族與女性的處境以及時代的氛圍。只是在電影中,似乎也並沒有給予珍娜更多的可能性,女人被更牢固的鎖進了自然之中,臣服於男性建造的文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